虽然觉得结构上不够紧凑,但是整个氛围和表演方式都蛮喜欢的,而且有些表达方式看着也觉得有点实验惹。
不得不说演李尔王的演员表演张力真的好电影深度是有了就是太节俭了一般剧情都是用猜的
彼得布鲁克的套路毕竟还是舞台剧的,但也正适合莎士比亚,结束的时候留下的观众比李尔王的随从还是要多一些的。
有很多场景和画面都挺带感的,氛围也足,破烂的早期中世纪感也很够,还有难得在影视中见到的中世纪alcovebed,对原作一些场景和设定的改动也很有趣味。不过节奏真的很缓慢略催眠,而且需要观众比较熟悉《李尔王》的剧情。这版的Regan挺迷人的
#SIFF2016#荒原哭嚎一场,虽然和心目中的想象不大一样,但还是很好看!
绝对文艺片好不好!!
浓重的苦难场景,寒天,房屋是破落的瓦罐,服装是破败的棉絮。Brook的电影镜头语言真是奇怪得很,剧场痕迹明显,有些场景切换的镜头和人物对话时的移动镜头很别扭,特写极佳。压抑式低吟般的李尔
挑了一部在家看肯定会睡着的片子,结果右边的人全程在睡,左边坐了一个外国人在某个笑点惊醒,自己倒是撑下来了,黑白的画面加粗糙的字幕。现在的人被喂得越来越挑剔,已经无法满足那个只有演技的电影时代了。anyway上海电影节重在参与。
看得很杯具,翻译前言不搭后语,演员全程脸盲,布景服装之类的可能为了突出苦行/受难的主题显得电影中这位King跟贫困县的乡长差不多
看完后没有黑泽明的印象深
同一年出品的还有柯静采夫的《李尔王》。布鲁克显然更偏爱舞台尺度,沉迷于近景与特写,让人觉得他的李尔王与柯静采夫的相比,住房面积小很多
618@影城7分。特别bleak的一版KingLear。彼得布鲁克使了大量舞台剧手法,大特写、闪剪、呻吟,沉闷压抑。后段blurredvision及疯Tom哀嚎剪得有趣,但过度大特写少调度0配乐及近于虚无主义的演绎,看完生无可恋,想起惊奇山谷亦是空白。
虽然戏剧以“李尔王”为名,但是善良的小女儿“考狄莉姬”和疯言疯行的“愚人”却似乎成了最给人印象深刻的两个人物角色。考狄莉姬代表的是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愚人呢?却仿佛是将天意传达给人间的使者,唯有真正听见他说话的人,才能获得救赎。
这一部的演员表现,尤其是李尔王和两个大女儿的表演简直像是在看舞台。但导演的表现手法跟看这片之前看的王子复仇记一比简直像是默片时代刚出来的。这一版的考狄莉娅的存在感弱得几乎感觉不到,反而是大姐的演员虽然很不年轻了,存在感强得让人觉得不如让她当统治者还比较合适。
苍凉、寒冷、贫瘠的背景,还原中世纪早期的欧洲;还有主角低吟式的对白,打下阴暗、压抑的基调,和整个故事的悲剧性质完美契合。美中不足的是剧本的删减有些问题,导致某些冲突的强度不够,情节的推进交代不清。
第一眼被如此破烂的宫殿和寒酸的贵族们震惊啦!果然是发誓byapollo的年代的真实写照吗?原著看了一半就看了这部电影Glouceter被虐的时候被惊骇到了自此一直没再有睡意o.o
siff19,2016
恕我不能理解那个时代的表演和拍摄方式。今天在SIFF2016国泰看的胶片。好浮夸!
非常学院派,可以称得上舞台剧。和黑泽明的乱,故事一样,拍摄方法也类似
英国人搞莎士比亚果然是坠屌derrr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