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ologues对话戏,人物关系心理通过镜头外化延续尘世女王的探索,关系网有意织得散,开头结尾转向纽约人潮,大家不过都是平常路人,难以意识到自己处于一段叙事中。希望是探索转型作,有革新的心,没发声的力。
比较温吞,风格上没有前作那么激进惊艳,虽然几乎是完全相同的制作班底,却做了很多新的尝试(比如从头到尾没有用手持镜头,地理与环境不再用于叙事等等),人物间交错的关联被处理得十分轻盈灵巧,其中男女关系的探讨颇有些洪尚秀的味道。
在想为什么这部的话唠比起一些知名导演的作品更吸引我,可能在于对话都并非尖锐争论式的歇斯底里,也没有炫技式的镜头,看似是平平无奇之下藏着不安定和焦虑,像是有种别样的捕捉人物状态与情绪的能力。
很奇妙的是令我想起了哈内克的《隐藏摄影机》,如前者“盗录”是导演作为上帝放置的阴险毒辣的实验触发器那般,在一个个趋于稳固与了无激情的家庭中插入一个鲜嫩、无害、性敞开的平凡女孩即像朝平静湖面抛入一个鹅卵石,激起得是中产男女急于借此表露出欲望、占用欲、焦虑感与疏离感的波澜,问题因性张力的失衡而显露;每个人状态真是一个镜头到位,叙事有些笨拙,小姨子角色处理得不好。是通往卡萨维茨的钥匙。
主演里没有一个可以控住镜头的,再配上本来就贫乏的镜头语言(推拉推拉),只能说有天赋的导演和没天赋的导演实在差太远了。几段交织的情节线也只留下了巧合的印象而没有产生任何新内容。
独立电影的死相
在纽约的布鲁克林用16mm胶片拍摄,好像本身已经自带诗意。现代都市人的情绪在缓慢、克制地暗涌着。即使知道现在不好,也不愿其他的人来搅和。desire,那是小说里的概念,每个人皆不可得。花费几个月整理dead的工作成果,也只是凸显出西西弗斯般的“荒谬”。茫茫行走的众生,没有终点,也没有出口。
“Peoplenevermakefilmsaboutordinarypeoplewhodon’treallydoanything.”这句话精准的概括掉创作意图哈哈...平凡人才会漫谈情爱和各种情绪。更难得的是一群女演员都很赏心悦目,当主角的EmilyBrowning也意外的惊喜了一把。属于那种不一定会主动看,但看了一定会很享受的电影。
85/100派瑞太会描写多种女性。相对比较“稳定”的一部,既包括镜头语言也包括人物状态,但仍然无比精确。
喜欢的三个女演员也集中不了我对这部片的注意力
对白的交替维持着平稳的节奏,台词信息密集却限于关系中;景别同样精准,人物的面部表情所传递的情绪得到了很好的捕捉。于是在这种聚焦式的呈现里,ARP无需再做太多便可以把人物身处在一张死气沉沉的关系网的焦虑和渴望改变却无可奈何的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Somerealmomentsandhalf-realizedideas.Softandsweet,likewhenyoumeetanyoneinNewYorkinspring.
这几天看了两部AlexRossPerry,既是“不知不觉”,又是个人风格挺明显而无法忽视,然而又有点“我可能下错片子”了的错觉。我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
Ijustwantedtomentionafeeling.Iwasn’tsurewhyit’ssostrong.
AlexRossPerry这一次没有选择呢喃核,而是转向纽约布鲁克林都市版的“侯麦”、慢节奏的伍迪艾伦。讲述一个异域女孩的出现“打扰”到了两位已婚男人的生活,说到底依旧是中年危机,婚姻之痒。DP是SeanPriceWilliams,之前掌镜过《好时光》,这次用16mm,依旧有前作的影子。EmilyBrowning温柔可人,没有人比她更适合这个角色。
ongrabbingeachothertodriftthroughblasephases.toomuchmelancholywithmiddleclasscliche,heavilyrelyonmonologuesincu-yetgoodindiecasestudy
台词要配合天上飘得又慢又快的云
比诺亚·鲍姆巴赫有趣太多了。
新出像进字(2018)1368号
【4.5+】不同于前两作对不安焦虑的极力放大,这部将其埋藏到脸庞-谈话/眼神中,罗斯派瑞深入挖掘二人对话(几乎都是二人组合)的深度,只是感觉到自然真实,也是关于相信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