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号荔枝广场下午3点45场5排1座那位女士晚进场后开始不停吃吃吃玩手机提醒了照旧看电影要有素质不要把别人的观影体验给摧毁
有时候不知道这种电影为何要拍,做得认真,拍得稳,影像非常系统,表演也很优秀。但是作为观众,我一直提不起兴趣,某种程度上不是它不好,而是它的技巧是无效的。
参考影片《箭士柳白猿》
男主原本是个普通的匈牙利农民,在搜索游击队的行军中,因为指挥官被敌人击毙而不得不克服恐惧率领部队继续他们的任务。剧情表现普通人在战争中的情绪和心理,是一部风格化、个人视角的战争故事。对环境、氛围、光影、服化道的细节呈现都极为出色。
#71stBerlianle#主竞赛最佳导演。应该直接发给摄影师一个艺术贡献奖。摄影实在是太精致了,线上看完全是糟蹋这部影片。视听上显然受到了《索尔之子》的影响,大量的浅焦跟拍运动镜头,不过影片并不是像《索尔之子》那么极端地把所有“不道德”的东西放在焦点之外,而是通过控制焦点来进行调度(调焦这个方法贯彻全片大部分镜头),一方面强调沉浸感,一方面也铺陈环境。美术方面做得很细致,加上画意摄影,以及对低照度的精妙呈现,使得影片在视觉上非常突出。另外这部二战题材影片涉及的也是甚少被提及的历史,虽说从“入侵者”的角度很难找到一个相对“正义”的角度,不过影片的关键情节聚焦在男主角的道德判断上,让影片也具有了相当的文学性。
#71’Berlinale影像风格和去年戛纳片单里的《薄暮之间》类似,但完成度比它高很多(可以冲击下导演奖、艺术贡献奖),男主是导演两年内发掘的非职业演员
【SIFF一带一路长三角放映】光影变换下东欧特有的阴冷氛围。低于预期,全片过于沉闷而让人昏昏欲睡。男主全程面无表情,但可以感受到一丝内心的挣扎。农民被召为下士,以个人角度观之残酷战争。
光影、氛围、还有大量的浅焦镜头看起来很有沉浸的质感,只是节奏很慢,故事也有点弱,但是还是能通过镜头感受到男主在战争里内心的道德困境带来的挣扎情绪。男主在光影里的脸,冷峻的线条就像是一座雕塑。#SIFF南京一带一路电影周
7/10
处女剧情片完成度高配乐棒
光线自然,人不却再是人。
摄影的确精彩,变成风光片了
2.5匈牙利视角的《雾林寒战》,导演和洛兹尼察一样做纪录片出身,但调度能力远不及洛兹尼察,由固定远景和人物面部特写镜头构成,不追求带入的旁观视角似乎让观众和面无表情也不说话的主角一起“观察”,然而又选择了大量《索尔之子》式的浅焦镜头将人物从环境中抽离出来,对周遭事件和动作进行模糊化或闪现处理(刻意调焦),有点矛盾。
置身于一个精疲力尽的噩梦之中
3.8/10#VilniusOnline#即便标题叫做“自然光线”但也不能画面这么暗吧,而且在文本的总体性缺失与相对弱化的主人公的因素复合作用下,我一度对我究竟在看什么表示强烈的疑惑。
战地微光
战争片对于人类的反思在于战争都把人变成了什么
tags:2020s/二战/匈牙利想起《长夜行》《太古和其他时间》里面的长期战争状况,血与火,冲突与死亡都消隐幕后,取而代之的是疲劳的占领、疲劳的顺从与疲劳的抵抗。对影像和细节的雕琢非常精致,无奈故事散乱一团。似乎很戛纳口味,可我宁愿再被《索尔之子》晃晕一遍,呃,或者让我看10次《1917》也可以。
类王兵化的主观视角的战争体验还原,隐忍而克制的表达背后,是难以抑止的丰富情绪与人性拷问。
#Berlinale2021Compet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