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段印度拍得特别好,真实贴近,快赶上纪录片。后半段到澳洲就失控,男主的挣扎颓废来得没头没尾,那种亲情的呼唤没拍出来反而把情绪耗尽,回家的过程不再让人觉得激动,各种闪回也救不回来,非常可惜。导演适合拍风光片,本来真事挺有优势,结果拍成了《社会纪实》是怎么回事,但依然哭到瞎真没救。
GoogleEarth超长广告
以为一个人包场,看完发现后面有个哭得白发蓬乱的老伯在抽泣,真希望我老了也能像他一样还进影院仍然感动。
你们给分太低了,明显没有get到点。印度人种是人类发源之一,尤其澳洲人。从干净时尚的都会回到布满垃圾的荒村,某种意义上是从虚无疏离的现代生活向原始亲情回归。人类,该回那个肮脏荒蛮但浓情的家了。btw,该片可以送给所有自以为是的丁克家庭。
小saroo演技真好,结果25年记错了家乡名字还说错自己名字!好心疼小孩一个人那段时光。缺点是铺垫太长,到后来就是给googleearth打了个广告。说结局老套的,这是真实事件改编不是故事,而且他想象他哥弄丢他很痛苦,然而哥哥却在他走失同时被撞死了…什么故事都没有真实更戏剧。
前半段好后半段糟。虽然是真人真事改编,但白人圣母的世界我永远不懂。感谢谷歌地图让我对着电脑点点点就点回了家。我要表白鲁妮·玛拉嗷嗷~~~~
印度部分的故事非常的好,写实且细致,自从来到澳大利亚之后就急转直下,剧情草率鲁莽,明明是有时间跨度的故事,流逝的痕迹没有表现出来,人物的行为和状态得不到解释,经常让人为他们的突然的转变感到莫名其妙,由于前后反差太大,所以戴夫·帕特尔的演技虽然很出色,但是人物还是让人感觉不够完整。
感人。上帝行事不可测度。走失25年后,可以给你的人生安排“雷打一样的惊喜“,让你“高兴如海水一样深”。前半部saroo童年的流浪苦难的确揪心,但成年后寻亲的痛苦执念和日夜折磨的愧疚与焦灼也并非矫情,如此深刻沉重的生命课题,不攻克不交卷,怎能带着伤痕和心结继续前行?素人小朋友演技天赋惊人
天哪,除了男主童年的那一段,整片都很失焦没有重点!没有讲男主寻找故乡如何艰辛(每天刷谷歌地图,excuseme?),也没讲寄养小孩如何被收养家庭融化,也没有深入探讨生母养母的内心,反而充斥滥矫情,毒鸡汤,和不知道为何存在的女票。如果不是为了最后一幕宣传的Lion组织,这戏我不会给上2星星。
看到后面全程狂哭。:-
3.5怀疑和愤慨的友邻们看的不是一部电影,结尾哭崩,不过这片公关的确强...前半段的呈现很有力,除了配乐过满几无挑剔;后半段瑕疵不少,但真实事件的力量撑着,至少没到烂俗、虚情假意的地步。被嫌的几位演员表现其实也过关。看在是摄影技术惊艳、工整不炫技、社会意义强的处女作,可以推荐。
下午刚帮一个小女孩找到走散的妈妈,晚上就看到这部Googleearth助人25年后找回生母的故事。前面50分钟的血脉亲情和走失苦痛建立充分,后面似真似幻的记忆和焦灼情绪也就非常合理。但还是觉得闪回剪辑用得有些过度,配合着googleearth定位家园段落倒是非常出色。另外,墨尔本总适合“山河故人”类故事
滥竽充数的颁奖季,烂俗无趣到爆炸。
后半程陪着Dev哭到结束。隔壁厅是《海边的曼彻斯特》,虚构故事里人生的创痛永远无法抚平,现实世界里却屡屡有奇迹发生,填补那些爱情、亲情以及丰厚的物质生活都无法填补的缺口。回国前夕看这片,真好。
像一部影像诗,占据整个画幅的山脉,铁路,海岸线,扑面而来,美得让人难忘。有人哭了,我倒觉得叙事太单一,不断的闪回却催不出眼泪,找到母亲之后更是只剩下尴尬,找不到才更好。有一天,DevPatel会有属于自己的奥斯卡提名,这一次太难了。ScreenTalk见到他和NicoleKidman,两个人都好高好nice。
“我生一个孩子世界上只是多了一个人,我领养一个孩子世界上就能少一个不幸的人”我们需要这样的电影,尽管它在中国什么都不能改变,也不那么好看。
科技改变命,最后变公益片。比较套路,但胜在真实。
好气啊!居然被一部谷歌地球的宣传片感动到。男主生母才是最艰难的那个人,天知道大儿子去世小儿子失踪的那个夜晚,她得用了多大的力气才能撑到最后。
韦恩斯坦家今年力推的奥斯卡命题作文,前半段像纪录片,做的很好,后半段成年之后失控了,而且为了迎合奥斯卡的口味,很多生硬又套路的方法一起上,倒是还算惯用,煽情的配乐一来,很容易情感上达到导演的目的。
一流的题材,二流的表演(小演员的印度部分最好),三流的叙事剪辑,把一个动人的故事搞成了平铺直叙的流水帐,真心不如trailer里的倒序法好。成年的自我发现的深度没表现出来,造成寻根之旅较剥离生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