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鹿特丹金虎奖入围(HBF基金项目)。散文电影,雷磊跟潘礼德真可以PK一下做手工和用档案…整部片子动画部分画风上比较接近雷磊在《三缺一》及《大手》等早一点的作品中的风格(但用到了橡皮泥定格动画),档案部分则是近年几部作品《动物方言》《公园日记》的方法,包括画报-目录-影像的foundfootage拼贴、家人对话录音等(这部父子对话确实让人想起波蓝波宇的《重赛的重读》)。连着《公园日记》看,其实这部影片里面作为家族记忆的“后记忆”十分明晰了(尤其片尾还用到了爷爷的评论self-reference,以及导演和女儿的合唱-“传承”),以这个角度结合包括档案在内的多种媒材来勾连共和国史中的重要章节,实属近十几年难得的佳作。档案部分和动画部分的关系还可以再推敲一下,没有《公园日记》那么圆融……#年度佳作#
#IFFR2022哎,那段历史可能离我们终究还是太“近”,学校和社会教育上出现了巨大真空,年轻一代企图通过家庭历史去接近,单薄的气若游丝。上一代靠这个题材获取国际声誉的人算是半个亲身经历者,在被很多人认为是出名捷径频频复制后该题材被抛弃,现在新的一代重新审视,想要rediscover,rebuild历史难上加难,更不要提reflex,只能先跟老外一样想象(非reimagine),所以影片呈现出fancy有余事实不足,第一讲述者(爷爷和父亲)与第二讲述者(采访者和导演-身兼数职)视角混杂。现在很多年轻导演/艺术家在讲述近现代史的时候都呈现出这种好看却喂不饱人的风格。我不期待他们下一部作品,我期待他们十年以后的作品。
想到《残缺影像》。为什么历史总是有这样巨大的空洞,没有影像没有材料可以去还原它,只能剪贴拼接、用黏土人去表现。去请示打电话那一段,现在是笑着说出来,但当时要有多恨啊。一切一铲子抹去的过去里面都可能多得是一个家庭的泪
#IFFR2021#宁都-银鹟与彩虹鱼-第二和第三个妈妈。LeiLei从早期的插画风动画短片创作到《照片回收》《公园日记》开始转向FoundFootage,这部作品是《动物方言》后的第二部长片电影,也是目前最完整的一部作品,结合了黏土定格动画+档案素材拼贴…多媒介的形式描摹出中国近现代历史背景下一个家庭的变迁史。“让旧片焕发新生是他一直以来的创作理念”,这部散文般的电影亦然,作者融合了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和富有层次感的声音设计,浪漫且真诚地完成了一次对历史、家庭和记忆的重构与追溯。飞走的银鹟鸟,浮游的彩虹鱼,被时代捏在手中的人们…
为某些东西+1🌟
有点浅了。一半就开始乏味。
+,真的很像潘礼德,但前作虽然声音单调,却仍然在强调听觉,这一部就弱了很多。#IFFR2022#
宁都肉丸吗?
【20220827】【hkiff46】利用定格动画的形式为静态老照片做了“增强现实”,“补帧”成了流动历史影像,是挺有意思的概念。导演很明确地表达了利用私人史打破历史记录ba4quan2的目的(动画中有许多夸张表达极具讽刺意味,比如“高大”的officials),但也留白许多,没有一味诉苦。导演在交流的时候提到了“这部电影是透气的”,一下子点明了家庭私史,宏大背景(youknowwhen),导演的私货和观众体验如何能融在一起。导演很忠实地记录了爷爷和爸爸的家庭口述史,但是却把片名定做《第二个和第三个妈妈》。奶奶们在表达中缺席(只有零星言语),但是在爸爸和爷爷的叙事中则是家庭不可或缺的顶梁柱。
一荷兰老头因为看不懂怒打2星😤
#HKIFF46第八场。口述内容蛮克制的,既不控诉亦无哀怨,那段历史背景的荒诞性都是用动画交代的(比如超现实大小的蔬果)。导演故意展现剪辑痕迹(包括粘土人脸的运用),因为当事人的回忆也是多少添加过想象的,本就是一种“剪辑”,这也说明导演明白家庭记忆在大时代下是微不足道的,他并不渴求得到观众的某种信服。未必精确,甚至颇为单薄,但是这样真挚的记录还是希望能多看到点。
胶片是silver,橡皮泥是rainbow,不同材质和footage的结合,动画和纪录天生就有亲缘性。
#59th🐎SOS!不要让男人替不在场的女人发言惹,题为母亲,不见母亲,我恨呐!男性真是永远无法规避自己的某种自大和自负。同时,这个片子的呈现也是如此单薄,无趣,什么手工、材料美学,nonono,就是不负责任地一种抹去后再赋权的伪创作!气死我惹!
喜欢!
很有个人风格,也不缺乏打动人的时刻。
【2.5】一开始还有点灵,通过不断试错寻找恰当的讲述姿态,而后面以粘土定格和拼贴的方式进行一些重现,对部分档案影像的二次加工显得不妥,甚至反复揭示苦痛,根本问题还是在于Q&A与表现方式是割裂的。相比之下,王兵只需要一位坚实的人出现即可,雷磊的idea还是基本只适合做短片。
#hkiff46isquare午夜场粘土定格动画和访谈式家庭回忆录讲述离我们不是很遥远的却又极为不熟悉的过去。第一次看这样风格的片子,很有新意,旁白像是在和导演的家人坐在一起聊天一样亲切。
其实那段时间很多家庭都特殊,故事虽然私人化,但类似的故事也会不少。我觉得亮点不是在故事,而是在形式。多种材料的组合很赞,手工的痕迹很感人!
黏土+定格动画,形式很新颖。叙事也很棒,个人的命运和时代的动荡交织在一起,就像黑白老照片上的彩色黏土。
#IFFR共和国近乎神话的狂热,“雷霆”的惩罚、接替的妻子与“母职”的完成、肉眼寻星、浮夸风和芒果热潮(有关人的宗教崇拜的转移)……父亲和爷爷的声音被不同程度地处理,叙述在不同空间内接力交替,剥离掉在场的痛苦,时间的刻度被无限拉向于“我”有意义的最近(1985年父亲与“我”-片尾字幕的“我”与下一代)。画面弥漫着记忆的不确定性或者错误(各式的宁河大桥、短发的第三个妈妈),“这是关于宁都的影片吗”“我会剪辑处理掉的”。家庭在材料中被泥塑造型明确了形象,对于观众而言是相较于雷磊以往作品更加明晰简要的叙事核心,泥塑也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历史的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