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是绿色的”,充满了希望。
引发生理不适。
1985年,北京只有900万人口,上海地毯厂工人年薪八百块。“文化交流”还是个神话,对外贸易已经启动。没字幕,中国变陌生了。不知道北京“qionghongstreet”、上海“shuhuidistrict”都是哪儿。不过感觉都是我过过的日子。
颇有一种现代看朝鲜的感觉,话说1976WG刚结束,这个时间点还真是敏感。
外国人吃烧饼,她觉得好好吃哦。哈哈。摆拍好多。
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需求是一种极度饥渴的状态。
就一段电视专题片片段而已
反映了上海的一段历史,点赞
作为历史素材是很好的,作为一部纪录片、或专题片来说明显不成熟,较差:叙事没有完整的线索线,全片很散,电影本身,处处透露着带着异样眼神审视平常的生活,有些解说,就像万花筒一样散,让中国人一听就觉得十分可笑。
新西兰人拍的电视纪录片,不仅是芭蕾舞团中国演出,也进入中国家庭拍了他们的家庭结构和日常,现在也算史料了。
八十年代中国风景的历史素材。新西兰皇家歌舞团来华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