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不少★★★☆
年轻气盛的第五代对着外国媒体豪言壮语,条件艰苦却有曙光闪耀的年代。“我们过去总是把文艺当作政治斗争的一个工具、宣传工具,而现在从领导文艺的政策上就不提这样的一种要求。”
第五代导演采访群像,30多岁出头的纨绔子弟陈凯歌聊文革遗产,苦逼打工人张艺谋聊艺术表达,黄建新预言中国电影的未来属于喜剧,吴天明反思中国不能只有商业片(同年西影厂拍出了《疯狂的代价》)……后来,他们也就不说这些话了
托尼雷恩在中影和英国Channel4之间架起一座桥五代的传说已成过去中国电影的新路还在继续
八十年代,啪,没了。
为什么78班的女导演只选了胡玫采访?
黄建新“生活和时代需要一种幽默感”
非常有趣!对在中国工作/拍纪录片的导演很感兴趣…a这部影片里满满都是青春…累倒打盹的黄健新,逻辑清晰、表达自信的凯歌和张艺谋,有些preoccupied壮壮,满面笑容的黄健中,hhh上海制片厂那个导演真的领到外滩去拍,戴上墨镜那个氛围和其他导演一下就出来了。每个导演的intercut电影片段,访谈时背景,cg,都能看出年代感,结构清晰,很爽快!各种个样的题材,真是生机盎然,当然我私心肯定是喜剧科幻片,虽然我现实中完全不看欧美科幻和科幻小说…可能是因为这样的中国影像比较少。之前听到说可以通过科幻,一个看似universal(!)的题材打入国际市场倒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郑洞天说当时的创作环境更加强调表达艺术家的生活观察,而不是以宣传工具为重。陈凯歌说不希望自己的电影里都是人与人的丑恶。胡玫的阐述中表达了女性主义的态度。黄建新认为中国的大部分喜剧都是闹剧,没有真正靠结构的作用后会心一笑的,他认为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应当多多注重喜剧的发展,他说生活和时代需要一种幽默感。黄建中肯定了文学作家对于传统封建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珍贵的纪录
看看这些大导年轻时候的样子,听他们说的话,才发觉人家平时都在思考,你在干嘛,吃喝拉撒睡……好多印象深刻的地方,结尾吴子牛说我们这些人丰富的人生经历给了我们创作的源泉也限制了我们,黄建中说实际上我们会有封建社会的糟粕在里面,但以前的人也意识到过这些问题,拍了喜剧片的张建新说我们实际上需要一些生活的幽默感……多思考思考吧
那个年代太美好了,制片厂分析观众减少的原因是年轻人爱学习,下班都去上夜校了。第五代导演个个年轻气盛,充满理想和激情,仿佛中国电影之路将会一片坦荡。
看这个歪果仁CCTV6视角的古早第五代导演概览,只想说,勿忘初心啊诸位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张艺谋陈凯歌早期强调了“土地”这个东西,项飙也是从土地开始调查人之间的关系,但现在的土地上孕育不出这样的好故事。互联网和全民娱乐瓦解了很多本该有意义的东西,电影的艺术性、文字的严肃性、生活中的幽默感都被一张巨大的创可贴糊上了,为什么抖音能那么火,因为感到痛苦的中国人还是占绝大多数,生活没有变好,反而变得更加虚无。
我正在翻译这一部……
在刚刚开放的中国大地上,年轻导演们普遍有着超越商业的理想主义气质,他们不会预见当今的中国电影会走向如此道路。
我觉得观众减少的原因之一是现在的青年很爱学习,他们晚上都要去上夜校。
大开眼界!纪录片拍摄之际,正处在第五代导演崭露头角之际。采访中涉及了他们对于电影美学的思考、传统叙事的突破和电影语言探索的欲望,以及个人与集体意识的关注、娱乐片和喜剧片的发展,艺术片市场,包罗万象,真是一个意气风发的年代。回想起来中国早期电影在1948年的《小城之春》达到巅峰,到80年代,近三十多年来,由于国情和政治原因,电影艺术发展停滞不前(麻痹,气死我了)。新世纪之后,中国电影进入是市场化转型,而对于电影艺术探索再次被打到小众的领域。什么时候,我们能迎来下一波充满探索意识的新导演那?
珍贵史料,那时候娄烨王小帅只是镜头一瞥还没有轮到他们接受采访。
第五代导演们大都经历过上山下乡,在物质与精神缺乏的时代他们登上中国影坛开始崭露头角,片子里的他们带着桀骜不驯和包罗万象的电影观、美学、人生观,乃至三十年之后再回首仍能看到其预见现代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