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长镜头特别妙,比如发布安置政策的会场,那位即兴高歌的阿姨,还有最后随着外墙的拆除而愈发刺眼的阳光。相比之下其它段落就显得缺少想法,既没呈现出“白楼”数百住户的规模,也没利用好导演自己和家人身处其中的私密感与参与度。至于一楼与一国间复杂历史的同步有涉及,但还远不够。
可惜有在线放映事故。好好看。
thisisdocumentary!
大樓本身的歷史很大,但紀錄片的格局很小,但那小小的部份卻也沒鑽深進去。成了平白的離愁別緒,理所當然。
诗一样的纪录片~感谢半夏的线上放映活动,算是提前观看了对我来说能算是2020年度最佳纪录片🎈
摄影与剪辑满分。绵长持久的温暖,好像取出了湿度的东南亚的阳光。棉花里带着些金色粉尘,背景是绿色的墙漆。这是一部画面沉稳,安宁,美好到将要缓缓盖住脆弱衰败回忆的“民生”片,为任何观众呈现缓慢拉停时间的机器。好爱导演阿姨唱歌折包装带的那一幕,明晃晃得任何介质都无法呈现出现实的质感。好爱走廊里回过头邻居阿姨流泪的脸,运镜那么稳那么成熟。最后一个走在空楼里的镜头是我的影史经典。导演在分享会上说是剪辑师决定素材可用并在项目中起到关键作用。这么一想剪辑真是可歌可泣的大英雄!不仅慧眼识珠还化素材为神奇!赞美!
一楼一社会,将近400住户,足以形成无尽影像宝藏供导演挖掘。影片着眼点还是在个体身上,却可惜没有将其连缀成更大的群像与场面,也没有将每一个个体的闪耀处通过私密的方式讲透。导演本身就是这栋楼的孩子,那么他的镜头完全应该更加肆无忌惮,更加无限靠近,更加深情凝视,更加刨根问底。
最后一个逃离的(从客观变主观的)镜头极富想象力。
+
金邊曾經的標誌性大樓,住著很多經歷過赤柬年代洗禮的居民,由廢墟中找到落腳生活再要面臨搬遷的命運,曾經光輝到沒落的大樓,各個家庭對於白樓的感情說著說著回憶起美麗與動盪的歷史對於未來的不安等等,歌曲光線樓梯以及門窗拆卸細微但各有意義,藝術性較高的紀錄片,可一看
非常私人的纪录片,像作者本人献给过去的一首情歌。好多人说不深刻,手法也不新鲜,我倒觉得这份平淡和没有野心的记录还是蛮动人的。
贾樟柯是这部电影的联合出品人,看完整部电影明白为何贾导投资了它。旧屋拆迁,居民被迫迁出,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的生活,关注这种变迁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与贾导影片有着某种共鸣。
一个好题材被拍得这么无聊,唉。
非常平庸
翻译完了历史让人极其难受歌很喜欢
不算出彩也并不差劲
房间外的居民担心搬走了拿不到钱,房间里的父亲被母亲责骂吵架总是想赢。存在半个多世纪的白楼见证了柬埔寨时代变迁,也提供给你知识,你应该给这栋楼烧烧香。白楼里住了一位女人,说自己演过电影。金边沦陷时人们逃难到机场,一对夫妻进入了飞机,却没拉住孩子。在时代变迁下,走失的又何止那个孩子?
逃离的从客观变主观的镜头
導演拍攝自己家遷居的過程(回憶?),這部片因為居民都是公務員、藝術家,性格就挺溫和,和《柬埔寨之春》的居民都是放手一搏的那種就形成很明顯的對比,也可能跟導演一個是歐美人一個是柬埔寨人有關吧?本片的白樓老照片,能感覺到本來是想仿造歐美的中產生活樣態(在台可能有點像南機場?),可是後來還是漸漸破敗。鏡頭很少帶到整棟白樓的樣貌,很可惜,不知道有什麼用意?
本是意义层次非常丰富的题材,但却使用了过于表面化的处理方式:固定长镜头内的空间,辅以感伤主义的采访段落。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结构与构图,空间与政治、历史乃至居民都未能产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