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表现的是1921年的维也纳,奥匈帝国刚瓦解3年,左翼的社民党上台2年,所谓的“红色维也纳”时期,与基社党统治的乡野各州存在显著价值观冲突。战后苦难时期的大量维也纳工人,甚至共享同一床榻,被当成轮船睡的妓女。这么看来电影表现的有独立家庭间的住宅已经够不错了,能让嘉宝这样的超级大美人置身”花街“还有别的、对得起观众情绪的美好路子可走。2年后的1923,市政府推出第一套社会福利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让维也纳成就了社会公平的今日面貌。
改编自奥地利作家胡果·贝陶尔的同名小说,有多个主人公,也有着不同的命运。这部电影完成了两次告别。德国默片电影在这部标志性作品之后,基本褪去了表现主义的面纱——但并未将其遗忘,和整个德国社会一起,走进了新的时代;而葛丽泰·嘉宝,也在这部影片之后,早早告别了自己的欧洲时光。
7.0/10。明明是爱情片为什么配乐要这么诡异?全色胶片的拍摄使画面呈现统一的红、绿、蓝和黄色,有运用到表现主义(阴晦氛围、扭曲巨大的影子和手的叠印等),和朗一样大量使用到雪茄(夜总会场景),但是叙事太面面俱到搞得人昏昏沉沉,还有结尾你能处理得不那么好莱坞一点吗?房子烧完就直接出字幕。
肉的隐喻在直白的《悲情花街》中非常浅显:这条毫无欢乐的巷子里最高级的两个地方,一边需要女性出卖自己的肉体,另一边则是通过出卖肉体去换得生存需要的肉食。帕布斯特向新即物主义的转向带着典型的德式现实主义问题:是冷峻的观察还是戏剧冲突的调和。本片中这种矛盾体现在街道电影“剥削贫穷”式的现实展现和情节剧式的剧情结构间的冲突。滤镜的使用更是加强了作者的主观价值判断,而主要人物的结局也只是捅破了一层窗户纸。悲剧者陷入爱情伦理剧的泥淖,幸运者则可以侥幸远离这个巷子。被从大火里救出的巷子之子拥有怎样的未来,这个问题帕布斯特一辈子也没有解决。
1925年,嘉宝初到美国的时候:“她20岁,’象个受惊的女孩‘",嘉宝初涉荧幕,举止还带着羞怯,表演还带着内敛,但这张如烟似幻的脸孔,却已在荧幕上闪闪发光,荧幕上最不朽的女人的传奇,已经初现锋芒。新写实主义电影,悲观气氛批判现实,场景表演夸张化甚至光怪陆离,让我一开始误以为是表现主义。
151分钟的德语字幕卡,我竟然看懂情节了……有情人终成眷属,卖身求肉不得的女人怒杀镇关西
格奥尔格·威廉·帕布斯特指导,在雨果·贝陶尔小说的基础上,由威利·哈斯改编的《欢乐街》(thejoystreet),不仅是魏玛共和国最重要的电影之一,也是当代最引人注目的审查案件之一。虽然这部电影使其导演出名,但国家控制机构保证没有人会看到这部电影的原貌。这部电影被认为太过挑衅。它的故事是从战后不久维也纳的通货膨胀时期开始的……一部关于德国表现主义与新现实主义之间边界的电影,描绘了时代的堕落灵魂和它的人们的躁狂快感,这些人除了逃离现在可怕的真相外,什么都不能做。鉴于故事情节的惊人复杂性,涉及至少六个不同的次情节,以及这部电影仍然失踪至少700meters这一事实,这一版本必须被定性为重建的尝试。
排队买肉吃那个场景一下子浑身发抖,我真是对排队这件事ptsd了!三个年轻女性的命运!老兵之女因为情人移情别恋富家女,选择杀死了无辜的贵妇,栽赃给情人,最后选择自首。年轻的妇人要靠皮肉生意养活嗷嗷待哺的婴儿和老公,从马棚睡到阁楼,这是不是有点圣家族三人的指涉?最后丈夫将婴儿用绳索送给群众,选择和妻子活活被烧死,妇人三口就非常有宗教指涉;妇人用肉体换肉还给老兵的女儿半块,穷人之间的情谊啊!议员的女儿遭受性骚扰、营养不良、陪酒,这是20岁的嘉宝啊!美得不真实,或许正是这份美,让她最终能和情人和好如初依偎在一起,但也冲淡了这片的现实意味!裁缝老板就是个疯子,那个老太太吃人不吐骨头!肉店老板残暴无耻,他被妇人鲨了,真是让观众解气呢!嘉宝那个心仪对象刚开始就是太天真了!贫穷让人堕落!贫富悬殊让人彼此仇视
60mins鬼知道这个英文字卡六十分钟的版本到底怎么回事但我现在只能找到这个有机会再看//依然推荐看得出战后荒芜和阶层割裂以不公正的社会为背景的个人悲剧因为无能为力改变丝毫而总是更显得凄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德国街头电影代表作,同时具有情节剧倾向。这部通胀时期的影片苦心讲述了中产阶级在经济方面不得已的衰退和他们背叛自身道德价值观之间的联系,将无法无天的投机分子和贫困中产阶级进行鲜明对比。巴布斯特坚定的写实主义令时人大为震惊,英国禁止该片供应,其他国家发行的版本也遭到相当程度的肢解。
http://sensesofcinema.com/2004/cteq/the_joyless_street/?TPSecNotice
维也纳喻大德,但还是没逃过大剪刀。“每扇门后面都是个悲剧的故事”,但实在讨厌让美国人当救世主的设定【凭什么就你俩HE啊!】脸盲分不清角色,看得好痛苦……
小说可能比电影丰富很多,这个98年修复版本的配乐非常厉害
那个年代的眼妆未必有点浓得雷人,音乐好恐怖--,那个年代刚20岁的嘉宝也舍得露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UxfL7c-IC4
荧幕上最不朽的女人的传奇。
故事在一条街上、几个夜晚里展开,一个屠夫、一个服装店主兼淫媒,掌控了整条街上没有出路的年轻女子的命运——她们除了出卖色相给上层社会的富有男人以外似乎没别的出路。两个多小时的影片讲述了几个女子的命运,互相之间偶有交错,描绘了同一条街中上层和底层生活的天壤之别的写实图景,既宏大(至少十几个人物)又精致。帕布斯特真是个伟大的多面手:表现主义痕迹明显,但全片显然是现实主义的基底;情节有些mélo还加了点悬念,但帕布斯特的故事始终没有强烈的抒情,不直接召唤同情心。当朗在城市与郊区、铁路与地道里天马行空地构建出一个抽象恶人马布斯博士时,帕布斯特就在一条街上细致地织起几个普通女孩的命运线;同样是充满社会关怀的现实题材作品,相比茂瑙的《最卑贱的人》,帕布斯特又有比Kammerspiel丰富得多的表现手法…
这部电影大概是公映版本最多的一部电影,原因在于其在每一个公开放映的国家都出于政治和道德原因被各种删减。。。。。。
英文版只有60分钟的嘉宝剪辑版,而且仅有一开头看到了屠夫门前排队买肉的“街道”,果然以性换肉的地方全被剪掉了,但还是能体会到反映阶层间的强烈反差。P.S.嘉宝太过“出戏”,生来就是演员,那眼睛要哀怜有哀怜、要唯美有唯美、要凌厉有凌厉,无敌的眼神~
很惊讶默片时代就能实现那么复杂的叙事了,虽然剧情冲突不是很强,但是却真实地为我们再现了一战后维也纳底层民众的艰难生活。而且画面的色调比较具有视觉冲击力,再加上诡异的配乐,让本片的气氛营造得十分吸引人。嘉宝也许不是片中最美的女人,但当她换上新衣服的那一刻,我感觉整个银幕都被点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