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分
每个观点展示的都很充分,在威权,民族,信仰和意识形态共同体之下,被压垮的是具体的人
视听呈现很discovery,标题取圣经典故并非真间谍(是基层情报人员),不恰当的类比是粉红比红更右。因此政府及安全部门安插人员打入极右,也就过渡为影片的三个视角:前安全官员(导演是承认其工作的,也受到文化部支持),右翼(质疑政府和叛徒),退出的前探员(其中一位自尽,一位退出,一位退出后寻求被监视对象的和解)。导演想把问题复杂化,但比较失败地是几乎每个视角都有大缺陷:官员太正,唯一的私人情感就是拉宾遇害后感到失职。右翼山巅青年太会表现,接纳、欢乐、虔诚(但Guli事发前未向这些朋友求助)。前探员尤其是那位寻求和解者过于个人化,像墙头草。家属太情绪化,除了同情别无其他,(Guli离世前也没有向家人求助)。片子唯一过硬的是自尽者家属发现的电话录音,然而吊诡的是最后的通话也是打给这特殊的工作伙伴。
看的时候心里毫无波澜:就这?你对中国一无所知。
其中一个主角是一个具体的、迷失的、为“国家安全”而牺牲自我,最终被“国家安全”所抛弃的年轻人和他痛苦的发现被他不得不舍弃了的父母妹妹。而另一边,代表国家安全的这对峙的另一方也坦然地在镜头里告诉你,自从拉宾遇刺以来,他就一直认为自己所做的国家安全工作是对的。两者之间并非迥然割裂的两个世界,但存在着对生命、他者乃至对“国家”这个词本身立场上的巨大鸿沟。影片不能说把这个问题推得足够地远,但此刻能在这片土地上被放映,也是一番影展策划人的用心。领了。影片得到了以色列文化部的支持,也就是说,这个问题在以色列是可以拍摄的,虽然我们不清楚导演在拍摄过程中是否有着跟政府诸多往返。
“都是为了国家安全,这没什么,是吧”这两天的片子看到现在,在上海,在siff,每一部都觉得不寒而栗,太像了。
对朋友隐瞒撒谎,与女友感情不和,最后的一通电话不是打给父母朋友,而是给了国安局联络员,但他们推开了他。刺杀拉宾总理也刺痛了以色列的神经,安插臭鼬监视同胞被冠以家国大义,怀着崇高信仰伪装身份生活。我们本可以拯救他,但是无法拯救和死亡一样强烈的爱,无法拯救向最亲密的人伪装的巨大压力。
不能算是一部好作品。两颗星是因为是个好问题。
选的角度还蛮意外的,记录主体居然是机器齿轮在异化过程中的痛苦。
SIFF2023在巴勒斯坦元首访华时看了一部讲以色列特工的纪录片
很像电视台拍的新闻片
关于zf派遣特工监视普通人以避免潜在的恐怖主义行动的正当性。比较独特的是展现了从事特工工作的人面对的困扰。每个人的立场都有其合理性,而被推到一线的特工却不得不面对截然相反的两种价值观的撕扯。于国家是英雄,于社区是告密的叛徒。“为了国家安全,都是可以的吧”。
很多个瞬间都有一种Ifeelyou的感觉,但连痛苦都要代别的国家的餐真是不是滋味儿。还觉得人命脆弱,一个想不开就会很危险,慢慢不把changeperspective和reframe看作是一种自欺欺人了,是为了能更好地活下去。保质保量。
这个片子重心放在国安工作人员双重生活的压力,但其实应该更多讲拉宾的政治立场与其死亡背景的。拉宾当时主张撤军并且将未建犹太人定居点地区划给巴解,放弃以色列土地主张获得和平,反而被以色列国内极右翼宗教分子刺杀。是拉宾早年的战争胜利带动了犹太复国主义情绪的高涨,却最终反而在走向和平的最后一瞬被国内右翼力量剥夺了走向和平的机会。本片的主题是什么,是以色列国安对以色列国内右翼宗教势力的管制……虽然巴以问题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但是简单将这解为极权真的讲道理?这个片子的主题很好,但是却将视角极其限缩在保守宗教人员作为国安编外人员对自己身边(犹太定居点)领居的背叛,虽然有对以色列国安的平衡性声音展现,但是实际上是有隐晦的立场倾向的……还是要再多看看相关历史和背景。
很敏锐地聚焦在了“为了国家利益,是否应该让平民监视自己的友邻”这个无解题。牺牲一些家庭,真的拯救了更多的人吗?还是只是让年轻人为了bullshit去牺牲?这部纪录片在内地上映,势必要触及很多人内心中的一点儿东西的,为这个也得加一星。
上影节选这片除了看热闹不嫌事大我也想不出任何理由了
6/15@环贸百丽宫SIFF23
这部电影真的值得推荐,不是说这部电影拍的有多好,主要还是它能让不了解的人打开一个新的认识维度,这包括但不限于了解信仰冲突的影响、国家权力机构对个人的控制、作为间谍的心理问题等等
#SIFF2023一些个困境
@上海电影节不同的人开始讲故事,最终描绘出了一个完整的世界。非常有趣的结构。见面会导演来了,讲了幕后的故事,说其实选了3个半卧底的故事,半个指的是一个没能搬上银幕的故事。卧底与GSS官员的不同视角,焦灼的冲突地区让人们备受煎熬,更让人向往和平,而通往和平的道路却一点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