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死了,实在不适合头晕时看。监视器小屏幕并置在镜头里是一种我不喜欢的做作,画面透着一股酸腐的陈旧感,山本一说英语我就得快进,也没觉得配乐有别的评论说得那么好。总之打三星很厚道了。
有时候回味看了这么多年的时装,YSL是天才,靠老天赏饭亦能荣华富贵,死后享得大师之名,但终归觉得思想上欠缺了些深度。老佛爷是颇有厚度,但自我定位过于商业,平庸的典范。Yoji就刚好,自知不是天才,但思想才华深度兼具,且够努力,类比村上隆的话,几乎是一个核体的两极。
文德斯直言被委派拍「时尚世界」主题的他不懂时尚只对世界感兴趣,能看出不论拍摄形式还是素材组织的思路都在与「电影世界」结合。各种手动分屏、声画处理。当然他很快就意识到时尚和电影的共性,一来各种艺术创作本就互通(一句Fuck打通筋脉);二来山本耀司是可以跟他产生共鸣的艺术家(不把自己当时尚设计师而是投入几百小时研究衬衫褶皱、嫉妒被穿成真实生活的衣服、认为对称缺失手做温度而丑陋的裁缝;和一个珍惜手工匠人的艺术片导演)。因此当「制作时尚大秀如拍电影,设计师如不在幕前但将自己的风格用自己的语言缝合/剪辑进布料/图像中的导演」时,影片就彻底流畅起来——文德斯就是在观察记录一位同行的创作思考过程。于是片头字幕「文德斯&山本耀司作品」就顺理成章了。山本全片的思考都值得仔细品味。文德斯不经意夸了卡萨维蒂一句。
文德斯对话山本耀司。服装作为身份认同的关键符号,自然也会引起“德国新电影的眼睛”的兴趣。文德斯尝试了多种画中画/片中片的调度,例如将画面中的监视器放在一片雪花点的大屏幕前、将监视器放在汽车中(东京街景与监视器中的城市风光并置),以及将服装秀T台侧面放在画面上方、而在中下方将两个监视器并排放置(左边是山本耀司此前的准备工作录像,右边则播放着对山本耀司的采访)的拼贴方式。文德斯甚而在拍摄过程中兀自将摄影机倒转过来片刻,连山本耀司也忍俊不禁~(7.0/10)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个性和时尚,瞬间和永恒,胶片和数码,独一无二的人的数码影像,山本耀司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文德斯也是;在这个时代,时装和电影都没有什么本质区别,都是照见自己,理解自我的一种途径;东京,一个充满复制品的城市,文德斯在这里得到了太多;山本耀司和文德斯,各有能让自己免于工业侵蚀的守护天使。文德斯用影像冥想,而现在已经没有人这么拍纪录片了。
4「混亂」意味著巴黎,同樣也意味著東京。Yohji喜歡那城市和空氣──「它始終是冰冷的,讓我的臉頰生疼,彷彿漫步空中一般。」畫中畫,鏡中鏡,眼前的Y還年輕著,留著半長不長的頭髮,堅信「完美是醜陋的」。嗯,同樣我希望看到遺憾、失敗、混亂、扭曲。完美是秩序與和諧的呈現,自由的人類並不期望。
比较有趣的是文德斯在对时尚和电影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时利用的分屏处理,多个摄像机同时出现在荧幕范围内,呈现不同介质下的“真实”:一边是“摄像机(1)捕捉到的真实”,一边是利用摄像机(2)“重现摄像机(1)捕捉到的真实”,两种“真实”之间存在明显的物理边界,但都是基于真实法则存在——在这套真实法则之下,文德斯提到电影与时尚共同拥有一种“自觉性”,即是机器超越人为操纵的具有自主思考能力的审美体系,山本耀司是能够在其中释放自我的自由精灵,文德斯则利用影像实行自我反省。电影看似是关于时尚的命题作业,实际也包含了文德斯对电影、对一种艺术共通性的思考,至于结论,或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文德斯与山本耀司,两个奇妙的可爱的灵魂在碰撞,电影和时装也找到了一种共同的语言,流体与固体,短暂与恒久,不看昨天,只看今天。山本耀司不以日本人自称,他是东京人,一种无国籍界限的认同感,很是超然。文德斯谈风格的监狱,看到对方曾经困在里面,然后接受风格,即便是监狱,也能打造成外放的所在。山本耀司从旧时仿如名片的衣服和面孔中寻找灵感,哪怕他的衣服辣么贵。而这部以影像冲击为主的电影,更闪耀的却是文字,文德斯的词锋,透得相当精辟而彻底。@资料馆
话唠导演WW&前法学生YY的对话.所以文德斯也穿山本耀司,我也觉得他家男装比女装有趣
如果是短片就好多了。山本這家伙說英文太慢,讓我睡著了好幾次。影像疊影的這技法目的挺明白,但有效性次之。
别被片名欺骗,文德斯不单讲都市,也不是讲服装,甚至不是讲山本耀司,他其实还是在讲自己和摄影/电影/影像。开头部分提到的一件衣服让他感到既新且旧很有意思让文德斯想起自己父亲。片子主旋律配乐(片尾再次出现)是不是坂本龙一做的呀?感觉太像了。资料馆1号厅with肉他睡了90%的时间
#资料馆留影##文德斯影展#wenders与山本耀司有些惺惺相惜的意味,专门探讨了个性与时尚的矛盾关系。“风格是艺术家的监狱,为了风格选择坚持与必要的傲慢,就可以避免沦为囚徒,成为自己监狱的守卫。”wenders的这番感慨其实是对自己说的,也让我忽然一瞬间明白了他为何会选择桀骜不驯的立场与不与庸众为伍的态度,山本耀司的设计观还是很朴素的,他是念旧的偏执的完美主义者,反对消费主义却成为引领消费浪潮的时装设计师,这其中本身就存在着各种矛盾,而他也就是在这些矛盾之中克服并且成就了自我,也给了wenders不少启发。
冲着山本耀司
文德斯在两部最被世人熟知的作品《德州巴黎》和《柏林苍穹下》之后分别拍摄了《寻找小津》和《都市时装速记》,总觉得同为战败国,他对那里的人民和城市有着特殊的情结,可以思考和汲取到更多。山本在日语里是山脚下的意思,而那个自信的小个子男人却尽全力维持在时装界的顶峰。也契合了他的想法和身世,死于二战的父亲和当裁缝的母亲,否认战后的说法,认为战争并没有结束,作为东京人不强调国籍,我只代表自己而不是日本。拿着播放器或拍摄荧幕制造了更多镜像影像的同频分屏的信息,对待大师级艺术家有着与《皮娜》一样的观点,把无序的形式创造成属于自己的语言流传于世,电影也是如此。山本耀司对于签名的设计和执着也许在那时就已经影响到文德斯本人了吧。资料馆修复版。
山本耀司的纪录片,文德斯很有意思的一个想法是关于城市、陌生人和创造力。设计师居然可以为一个一无所知陌生人设计衣服,而衣服与陌生人的个人体验与情感又会产生奇妙的联系。他穿上山本耀司的衬衫时感受到了这种联系,问,他知道我的什么,为什么我会想起我的父亲。
【2019年5月28日-中国电影资料馆-「文德斯电影专题回顾展」-2014年修复版】YohjiYamamoto-黑色是谦虚,同时又是傲慢。黑色是慵懒、简单的,然而又是神秘的。不过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就像在跟人说:“我不打扰你,你也不要来烦我。”与之相同的是,维姆·文德斯在此创建了一整套的非线性影像语言体系,多重影像媒介的解构,再使用时空方式加以建构。影像内部蒙太奇的高级呈现,不同影像的交织组接成体系。在一种无序的语言体系中寻找秩序,好似YohjiYamamoto不对称意识形态所表达的灵动升华。
主观散文电影essayfilm例如影像的自反性并把自反思考加入画外旁白中尽量避免直接录像的呈现画面内的景框达到间离效果并且自反语速缓慢与嗡嗡的机器声造成“闷”的感觉机械复制时代的氛围/山本耀司的风格延续至今愈加流行实验电子乐这部片放现在很亚文化影像
文德斯太会拍了,确实是速记,很多议题没有展开,但切入时尚的角度确实足够多,也带有很多思考,作为个体的认同,作为创作者的困惑和解答,最后一幕山本集体看时装周的录像,文德斯摄录他们,幕后者变成了模特,成为了时尚真正的载体。真的很会拍,很敏锐也很到位。
《交流恐惧症山本耀司》
非常喜欢!比《寻找小津》要好。大概是由于文德斯号称的对时装领域不熟悉,以及小制作的缘故,片子呈现的状态很轻松。东京和巴黎都拍的很有调调,文德斯与山本耀司的访谈内容也让我很受用。总之,我们能从时装里所学到的,比我们想象中要多。看完之后彻底沦为山本耀司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