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杜蒙的影像惊人的敏感。casting也是做到处心积虑,我不信他的选角没有明显的目的性,并不只是法国“村里人”的红脸蛋那么简单,那是一个种族甚至物种面对另一族群产生的强烈的猎奇、焦虑和距离感,我们像是在看动物一样观察他们,以及他们身上汹涌的动物性
第一部布鲁诺·杜蒙,无感。小镇,无所事事的青年,患癫痫的青年,开摩托,拿补助金,不找工作,男女有性无爱。妄图窥探社会的动机一目了然。一切皆自本能,欲望的释放。冷冰冰,有风格,但不是我的菜。
又是杜蒙拍的操蛋片,尼玛在你镜头下法国人都一副懒懒散散充满暴力的模样,妈个逼的,这个没脖子的老相羊癫疯流氓居然找了个这么漂亮的女友,要是爱着爱着突然发起羊癫疯不把女主吓死?
6/10。处女作就自觉塑造了布列松式冷漠面孔的表演指导,弗雷迪把青春浪费在攒彩票和骑摩托招摇过市,要不然就参加乐队的排练,他和母亲一样根本不考虑未来,在两人首次交流的片段,母亲光顾着看非洲爆发传染病的电视新闻发表评论,却不回应弗莱迪的表情,有两次他靠踢砖墙发泄怒气,杜蒙认为这些肢体细节比话语更能描绘故事,在弗莱迪和女友搭乘升降机一场戏,他拥抱时比说话距离更近、表现更热情,俯视城郊的远景将天地分割开来,成为影片唯一包含希望的场景。最终杜蒙的关注点落在种族看法上,白人永远不自知地侮辱移民、把外来者赶出他们的生存空间,弗莱迪把积攒的暴怒宣泄到想搭讪女友的阿拉伯青年身上,结尾被一名警官告知青年已死,窝在椅子里的弗莱迪缓缓抬头瞥以确认的眼神,手臂留下明显抓痕,他并没有露出残酷的神态,显示出冰冷疏离的气质。
第一次看布鲁诺杜蒙的片子;草地上野合那一幕太牛逼了,疑似真刀真枪大干一场;男猪长相三分鲁尼七分屌丝,男配长相三分C罗七分屌丝;女猪不错,用砖家的话说,长得很“文艺”。
隐隐约约,有些不安。晃晃悠悠,有些躁动;每一位无所事事的青年,都是一枚等待点燃的炸弹。
電影沒有給出答案,問題套著問題。導演喜歡說自己是知識分子,把電影當成“知識份子”的武器,但能收到他子彈的人有多少?x交,大量的接近純a片的x交鏡頭,校園內當眾脫女生褲,拍屁股的圓潤,物化女性以及女體很重的一部片,大量裸露上胸的男人,無法宣洩的荷爾蒙,無法脫離的困境.......。構造出來的衝突,人為書寫性很強的衝突...但,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個父權系統下的白男無法面對自己的déclin,但décadence是無法避免的,所以就勇敢衝上去,最後繼續沈淪,這樣的內核,我不喜歡。(流氓也可以離開家鄉,甚至可以變成國際巨星),但電影有很多場戲因為素人演員的特殊性,變得魅力無窮,多一個🌟。
杜蒙的处女作,这片现在看来已经奠定了他后面几部片子的风格,大尺度的色情,暴力,却文静疏缓,有时甚至没有多大的热情。但就是这样,令人有一种“棉里藏刀”的观后感。
社會議題(種族)的殼,怪胎身體的核。騎車做愛開車無所事事一堆無聊人士,你們好無聊,我也好無聊,然後打人,躺在草地,結束…
在杜蒙处女长片的暴力,大男子主义的力比多表象之下是一种毁灭,终结气质,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它是寓言性质的,关于新纳粹主义的诞生以及欧洲的存在主义之痛。在《人之子》的开场,来自空间的窒息感将速度与运动团团包围,村庄的闭塞,禁欲令人物生活在母亲的想象界之中。比起《人啊人》中那个不像警察的警察,Freedy没有那么单纯无知,但他同样无能,同样恋母。而与此同时,阿拉伯人的存是一种他者的目光,并将影片注入一种运动之中。在一个终结般的上摇,黑屏之后,Freedy的赤裸是一种向外发散的强度,令影片的后半部分充满摩托飙车的场景,以及力比多的角斗,将影片除却母亲之外的唯一一个女性形象Marie成为一个喻体。在《人之子》中,焦虑来自于一个他者,而到了《人啊人》的乡村谋杀案,“他者”就在自身之中。
我才知道杜蒙的风格很大程度是布列松式的,镜头实在是简洁有力,强...
骑过摩托车之后回来改了分数,当摩托车速度达到90,你感觉周围的空气都是你的愤怒和狂妄。一个终日无所事事,四处鬼混,终于惹祸葬送一生的小镇青年生活记录。有与母亲的关系,和恋人的关系,和他无聊的生活
2021-01-20重看。杜蒙镜头下看似平静的法国乡村小镇,却掩藏着时刻要爆发的危机。一群小混混终日无所事事,不找工作反而挑衅寻事,骚扰女性。弗雷迪作为群体中的一员,他的单亲母亲即便为他做了诸多的劝言,仍旧管不住他。弗雷迪的种族歧视是伴随小镇一起长大的,咖啡厅里大家对于歧视言行无动于衷就是个证明。而纵容暴力的长期铺垫就是有些溺爱的行为和不断加速的行进、性爱。
三星半//看到最后突然想到难道这演员表演指导是学的布列松???镜头的简洁和力量感倒是有些类似但是什么原因让电影看起来有些沉闷且无趣……//最有可能的是这种沉闷且无趣正是弗莱迪这样小镇青年每天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如果是这样那么一切就都说得通了那些有可能给生活带来快乐的行为都变得机械而了无生趣//恍惚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看这样的电影最累人
和《长大成人》对比来看,这个故事的镜头表述足可见才华横溢,又结合当下的实事,也很好讲男主角的情绪落地,但它仍然是操控情绪的作品,只不过这种操控的手段相当的具有技术感,其中不乏我设身处地去讲的性爱戏和裸露戏,也可以反窥不是为了追求某种真切的意义,就是制造空虚。弗雷迪他们去医院探望死于艾滋病的朋友的场景,这场戏做到了真正的足够的好,也为整部影片做了一个特别实在的基底,尽管它的角色写得简单。
很多动机莫名的镜头是精妙之处,对于破坏性的不协调采用雾般的乡愁压抑
导演有目的把不相干的事物掺杂其中,让日常状态入戏,这无疑增加了影片的震撼力。如《人之子》中男主角费迪,是小镇上一帮混混的头头,导演却让他在反复癲痫、反复做爱又反复骑着小摩托急驰中,慢慢抽空自己。直到最后,女友玛丽终于离开他,偏偏跟他痛恨的阿拉伯小伙好上了,这让他彻底疯狂,痛殴卡德之后,他崩溃于一片绿油油的青田里。
#Cannes2021男孩们漆完车后,绿色油漆溅到脸跟脖子上,像是发霉了一样。大量多余又挥之不散的时间聚合在一起,也在发霉。有声片的Dumont已经能看到后来默片的雏形,机车的引擎声成为出场的声效。
专属于青年的电影。那是未被社会主流文化认知、划分、解释的情感与行为,是对自己与世界不甚了解时作出的反应与选择。过剩的力比多和闲暇时间中夹杂着“你不知道,但就发生了”的血汗泪,那些还不懂得责任为何物的身体书写着远离规训的,不可猜的青春谜底。
镜头语言,情节,人物,环境,全都是侯孝贤式的,放在缓慢电影的谱系下理解,就是法国版的《风柜来的人》,无所事事的小镇青年,大把的时间到处晃荡,青春的消磨,boredom,沉闷/无聊,是电影的表征,也是现实一种,后工业社会下小镇青年的生活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