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不会抬头的牛群,附着前夫灵魂的鹦鹉,躺在马路中央的母亲都不懂得如何去爱。发出婴儿叫声的野鸭,无法感知洪水的加拿大动物,举着收声话筒的儿子都遭受了灭顶之灾。相亲照片和厄齐尔竟然重合,音频波动和风景照竟能重叠,稀有的拉希夫翠顶野鸭竟然出现在羽绒服里,身陷沼泽的每段人生竟然就是你我。
#31stTrieste#非竞赛展映。卡罗维发利西方之东特别提及→敖德萨。相当有趣的沙雕片,而且是难得一见的录音师题材。导演选了这么个极品高个儿男主角,很会拿他的身高和天然呆找笑点,而这个戏精母亲也很不错。当然心思都用在写笑话上了,有两三个大情节团块是蛮好笑的,不过整体上比较弱。无论如何很值得一看是真的!
中指品圣迹,牙口仪式传递,岁月旋转门,鹦鹉NTR,相片中你眼中的我,《双峰》旅社,唇膏审讯,边境沼泽,欧洲的牛会抬头,衣中羽毛;福音摇滚听不少,福音trap算长见识了;东欧小小冷幽默,还行
以为是一部乌克兰北漂故事,没想到结尾出乎意料的升华到了政治层面上。笑点还蛮多的,果然全世界人民都有一样的父母。
就像维姆·文德斯《里斯本的故事》那样,录音师接受任务踏上一场公路之旅,此外也承载着更多的表达窗口,一方面在家庭关系上特别是母子关系上刻画入微,傻愣的儿子,戏精的母亲,在旅途中不断弥合和修复家庭裂隙,另一方面又多处指涉了乌克兰的社会现实,可以说在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基本面都展开优秀的电影。
#BJIFF2020我的第一部乌克兰语电影(还在电影院看的),也是第一次看LED上的字幕。开头多了一条配音音轨极其让人不适,以为是沉闷文艺片,结果正片是喜剧!蛮好笑的,没啥深度。
居然是乌克兰电影。
2020.8.23北京电影博物馆vivaforever~
有一种想拍喜剧但没成功的感觉。像《里斯本物语》一类寻找声音,节奏控制得不好
专门到电影博物馆去看,电影节还是熟悉的味道,令人跳脱世俗生活得到心灵平静。跟着主角一起去采集大自然的声音,也感受亲情间的羁绊和有限感。明天要回大学生活过的武汉看一看,或许可以找到初心也好看到时光也好,总之对过去一年的迷茫痛苦和纠结来说一定会有所意义,我有感觉。
10th北影节|结局和最后一句“谨以此片献给每一位母亲”感动到我,笑笑闹闹了一场,最后还是分居两地。第一次看乌克兰电影,感觉一般。
特意跑到电影博物馆去看的第一场,闷到中途睡着🥱被大家的笑声吵醒。片子剪辑有点怪怪的,笑点也超冷,但有些细节莫名有趣,比如他从烧破的羽绒服抽出紫色的羽毛,给妈妈拍丑照、和妈妈吵架、把躺在路上佯装自杀的妈妈拉起来....
#2020BIFF04:台译《乐咖浮生录》,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气质的译法,大陆译名直接导致我对影片质感的错误预判。不过也收获了轻松加愉快的惊喜,可喜可贺。跨国资本制作背景下的失意年轻人家庭小品,其实这种类型影片最大的趣味反而不在于那个失意的有点毛病的年轻人,而在于塑造一位反相的有魅力的“逾矩”长辈。但影片后部分的人物魅力离散在分离动线的迷茫情绪中,失去了之前营造出的脱线气质,或者说,类公路片永远要解决一个问题,人物出走到哪里是终点,又要以何种形式结束一段旅程?
非常真实的亲情题材和母子日常。笑点蛮好笑的,伤感的地方也蛮伤感的。摄影和配乐很不错。几个很短的镜头拍出来了小城市的魔幻感和复杂感。
低成本黑色幽默独立荒诞都是打中我喜欢的点
电影院里笑成狗--
「BJIFF」期望太高…
男主最后刮了胡子整了发型,我可以了。
想问问东航疫情跟不能发耳机到底有什么关系
“存钱对我来说是一项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