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荷》这个译名好太多。“正发生”的事情是为生活所迫,女性在家庭中的忍让也是在“从不,很少,有时,总是”中慢慢变得麻木的。贫苦家庭疲惫不堪,政府更甚。鉴于《何处为家》的困境和诘问,放弃这个“恩赐”也不失为不得已而为之的“良策”。
#13thBJIFF第六部起码人家敢拍,而且能走出国门
亚丁这座港口城市的大海,都要显得比别处的更加焦躁和暗淡,不过也都是拍打一下岸边就悄然退去,就像这个故事,更多的冲突被隐在这块幕布之后。平常人家的故事,之所以能牵动人心,不只是因为它的真实,更是说,在这日复一日的琐碎中,是每个独特又鲜活的人,总能引发人类的共鸣。是即便伤痕累累,充满愤怒和绝望,也不乏偏见和仇视,依然在谈论爱和宽恕,依然在坚守,依然对朋友保持慷慨,依然在期待着明天的到来的人们。
可能最无力悲伤的是丈夫也不是什么特别坏的丈夫。失业也不是他的错。会努力开车养家,帮忙家务,发火会道歉。要面子放不下身段去寻求不是很合拍的妹夫的帮助也不算什么十恶不赦的品质。可能生而为女就注定悲剧。
《AlMurhaqoon》MyChildren,TheBurden.子宫宽敞,小家凄惘;羊水温暖,生活多舛。新生不总代表希望,也会伴随啼哭,堕胎也不总是残忍,也能推迟绝望。家的对面就是坟场,但是死人帮助不了自己,活人不能睡进墓里,教义规定不允许打掉孩子,却没说清现实的一地鸡毛该如何治理、贫穷死循该如何终止,第三世界的“普通人”,拆开理解才是正解——普遍的痛,通篇的苦,普通人想普通却不普通,孩子不想生却必须生。当生命成了生活不可承受之重,他们选择了赌,无论输赢生死,都算救赎。尾灯刚补的面包车驶向未来,穿越斑驳破碎的祖国,一言不发,一路到底。BJIFF2023.4.23——18:30——首都电影院(西单店LED巨幕)——8排14座——我
6.5,感触最深的情节是支付堕胎手术的诊疗单前还需要ER医生的批准,生育权从来都不掌握在长着子宫的人手上。#2023Berlinalepremiere
2023柏林全景。不狗血的法哈蒂社会剧式的也门堕胎故事(堕胎故事是不是都可以叫做《四月三周两天》哈哈哈),第一次看也门片子,还是相当可以的;影片把也门内战的背景(用了很多俯角大全景)和普通人的艰难生活铺陈得不错,故事也具备法哈蒂流“只能在此发生”的独特性。不过实在是,太通畅到以至于到平铺直叙了,毫无波澜……当然本片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最出乎意料的是,这么中东风的作曲,居然是陈明章的手笔!!!
内战废墟间查岗常态,因异见言论而被整改的电台工作欠薪数月,军车肆无忌惮剐蹭老百姓用车不需负责,面罩的几种程度和胎儿灵魂的领袖意见,落仔流程求情贿赂信仰背叛比进卡夫卡的城堡还难……当代也门社会人类学考,挺好#北京电影节
片子还成,起码有两点可以看出来。1.也门的现状比我们想象中的稍好,起码百姓日常生活并没有被彻底打乱。2.也门的物价是比较贵的,做个手术5万,塞了点贿赂签字1万,但回家路上买点文具,应该只是纸张类的吧,要5000,这个和我们理解中的比例完全不是一回事。
23.04.23西单D3-4
像大学生习作。对宗教和堕胎的议论都停留在表面。
和极端反人类的那些K怖分子杀人不同,还有一大类是以上帝的恩赐,zhen主的旨意之名。看完这种片,特别适合接着再看一遍复联,就会特别理解灭霸想打响指,也不会觉得他是个反派。
3.5
第13届北京电影节第43部。战后社会对家庭影响的典型代表,当然还有女性地位不公的体现。用了不少跟随人物摇镜头展现空间,大量的大景别的画面里信息相当丰富。
73Berlinale30全景单元全球首映柏林电影节的第一部也门电影,片中妻子给产科大夫看了一个视频,谁知道这个视频是什么,非常想看一下。
不大行
故事不算复杂,一对已有三个孩子的夫妻,在沉重不堪负荷的生活下,寻求将腹中胎儿流产。不过这个故事放置在当前也门背景下,就显得厚重且不寻常了。这是在一个保守的伊斯兰国家里堕胎,且这个国家正是军政府当政,民生凋敝,已经有很多人包括剧中主角都已经数月未拿到工资,只能以各种方式艰难谋生。喜欢导演只是平铺直叙讲故事,节奏很慢地还原生活,让我们看到也门生活原生态。电影中的素人演员表演都不错,给影片增加了深度。
拍的真好,特别真挚。导演对于空间内群像活动有特别独特的风格,专门挑主角离画后的群像活动展示,用镜头带我们了解战区下的人们的生活常态。人家还是战区就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哎,中国电影赶紧入土吧
虽然但是,还是忍不住想问一句:为啥要生那么多孩子?
在父权横行的背景下,所谓的好男人,只会让人觉得可怜又好笑。而女人呢,就只有一个惨字可以形容了。导演真的无需多言,就用镜头把一个民生凋敝的社会展现的面面俱到。孩子是上帝赐福,那这生活呢???孩子呀,没被生出来才是真正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