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来说,更喜欢导演关于医疗的前作《那个静默的阳光午后》,这部纪录片也是讲述爱与不舍,纠结之下,那些许的希望让人做着两难的选择,主角是一个医生,同时自己也是被领养而没有被放弃的普通人,缓和医疗和伦理问题的不断缠绕,生而为人,实在抱歉。
裡面的人事物都很動人,尤其是醫生硬要帶病患出去曬太陽一段,展現了人類的善的複雜性,儘管是善,人在票選單上的給了3星,也是從片子一開始,黑白畫面、音樂一下我就確定的事,直到QA後也是這樣,因為發現創作者總是想要表現什麼,因而找了這些人事物去達成什麼,而也成了我這時看TIDF後很想思考的事。但裡面的人事物某種難得的真實感覺還是有透出來並影響到我,所以還是對創作者感恩的。
无内容
3.5跟拍两个案例,抛出一点希望
3.5
忽然很怕死
生死之问,普通人有时候也要认真的想一想,念一念
“無效的醫療,有效的經驗”,雖然是這樣説,但是還是能夠看到醫生的努力,所有的權衡只在一瞬間,最重要的還是多多關心身邊人。
失焦。
除了生命伦理,记得那个面对窗外院子的黑白空镜头还是有些力量的。
在府中15的大熒幕看Mark
太淺了
安乐死讨论
這是一部探討是否要對毫無行動能力的植物人進行安樂死的紀錄片,雖然病人本身想求死,但是醫生卻沒法下決斷,總覺得萬一以後有方法治癒了呢?導演用黑白影像來呈現一個嚴肅的話題,片子本身沒有要給問題一個解答,而是讓觀眾正式這個議題。
关于安乐死的一篇文章摘要
淳实记录。
死亡隶属于生命,正如生一样。举足是走路,落足也是走路。———泰戈尔
讲述缓和医疗在台湾的现状,需要面对社会伦理、医学伦理的问题。涉及到医生、家属、患者本人的多重思考。面对死亡的认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整个纪录片以黑白的画面来陈述事实,无论吴医生、维维、还是刘进育都在死亡课题前不断的做出自己的选择或是帮他人做选择。一个放弃插管的决定其实还应该在法律上进行定义,否则将来将是一个历史后遗症的问题。该片并不抒情,只是在观照缓和医疗背后的个体的生存现状,医学的难题在未来终究会解决。总体来说,这个纪录片比较平静,但是给观众的力量则是无穷的!
大陆有《失控的生命》,台湾有《一念》
一直觉得影片讲的是一种情绪当放在“生死”·“纪录片”这上面时我突然在想是否合适但这次我觉得导演情绪视角放在这还是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