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戏是个扯淡的工作,胃病熬来了,睡眠常常严重不足,整天随着大队人马共作息,个人感情问题也渐渐成了大问题,甚至逢年过节生日聚会都在片场随便过了,想想这么多年最对不起的人确实是自己的家人。记得当年刚入行的时候有连续三年的春节都是在剧组过的,大家聚餐虽热闹,心理却也总不是滋味。★★★★
“景物依旧,时光流逝,人事已非,但生命还是有一点光划过山际,也就有了一点希望。”
我們看到李屏賓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也可以窺到侯孝賢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也可以察覺到姜秀瓊,關本良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關本良真是個詩人…),最重要的,是可以看到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withPennyatCut後來我意識到,這部電影最成功之處就是用了烏仁娜的Jamar,十分鐘的歌被切分用在不同的地方,配襯的很好。
我其實叫不出幾個電影攝影師的名字,但這是少數我記得的名字─李屏賓。他拍過很多很多我很喜歡的華語電影,那些光看影像就你值得哭泣的電影。而一個人對美學和藝術的堅持,可能讓他為了成就專業而放棄或忽視很多其他的事情,但到頭來,藝術和美學仍然是無法脫離情感和生活的。
一星是給李生真身的
拍出《海上花》和《花样年华》的摄影师李屏宾。这部纪录片不仅有他的工作方法,还有他的生活哲学。感动。
【蒙古】乌仁娜Jarmar在路上……
看电影,拍电影的人,都在色彩光影中,进行一次旅行。
多年后的某个角落的小酒馆,和身边亦师亦友的人为当年的豪言壮语相视一笑,这样动人的情景是催促你努力的动力,很台湾的一部纪录片
流光飞舞镜中旅途。我的賓哥你在哪里等着?
能听一个纯粹的电影人讲他的电影观是让人感动的(何况还有一大班导演出来撑腰)。除了光影和色彩的专业探讨以外,李屏宾和他母亲的几段互动也差点叫我泪目。《长江图》值得期待。
低調、簡潔、溫和有紀律,透過他人的註腳與自敘呈現出李屏賓的人格特質,和母親同行的橋段很動人,唯獨最後「重念致詞」的畫外音有夠突兀——明明那個典禮跟拍攝時間重疊,為什麼不能去收音?再不然訪談重述也OK,用李屏賓自己的聲音來總結才夠意思啊。
9.6/10
火車光影樹母親
看过100部好电影,不如看一部连电影人都感动的电影!
辅导金影片,规模视野都不小。不过拍李屏宾拍着拍着就成了拍侯孝贤……访谈内容跟《光影诗人李屏宾》多有重叠。与李屏宾合作的大多数导演都有出镜。最亮的细节是李屏宾在[戏梦人生]里用柔光镜;最戳我的细节则是是枝裕和深爱[童年往事]。乌日娜的音乐乱入。DVD里收了[挪威的森林]的making
鸣谢鹏飞
什么是电影。什么是光影的真实。。。
“我拍的时候,只是想表现一个景物依旧,时光飞逝,人事已非,生命还有希望,一点点光。”这位长发粗犷的虬髯客,却带给我们最细腻极致的诗意影像。不仅仅是关于摄影,做人做事都能从宾哥身上学到很多,对母亲的牵挂和愧疚让人泪流,人生总有些事无可奈何也无从选择。待看的观影清单里又多了好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