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纪录片水平高。很有营养。田壮壮一直在努力,令人尊敬。
09年到现在,居然10年了,这期间看过至少三次,和很多人提到过,最初想来滇西北旅行就是因为这部纪录片,今天重看已是第四次,却又一次在村民们唱诵的歌声响起时忍不住眼泪。作为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很难解释为什么那一幕那么深切地触动我,可能就是想到这一切会发生,是因为曾经有人居然一路走到过那么遥远陌生的地方,而这个世界上人与人是可以如此跨越距离和层层山川阻碍建立深切联结的。传教或者经商,无论他们的理由是什么,这件事的实现都让我对“人”本身感到敬畏,在漫长时间和无限空间中,个体的存在如此渺小脆弱,但仍然有些影响会延续下去,浸入一代又一代他人的人生,构成生活的一种,这是我们曾经因为不知道就不敢去想象的,所以看到现实中存在才那么重要,那意味着我们可以“敢”了。
9在前往老姆登前一晚观看。人神共居。村子的土路几乎和SergioLeone的镖客布景一样,看来扬尘起灰的地方都差不多。最后一个受访者,次仁布赤,好美,“我喜欢黑帮片,江湖老大”,好想知道她现在怎样。ps看片时总提醒自己这是二十年前的场景,自问自答:如果回到05,自己会想怎么过。还是过一种文艺的生活吧,虽然也有平庸和浪费,但其他的生活实在了无生趣。
http://www.douban.com/review/1412047/
看了三个版本的茶马古道还是最爱这一版,田壮壮被低估的不光是演技,还有导演的美学,电影骨子里流淌中国风是nhk学不来的,《小城之春》里也有这种诗意,有几个长镜头美得像流动的山水长卷,记录此时此地的感觉是比记录内容更高级的事。
看的时候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是3年前。今年亲自走了茶马古道,不断在场景重现。
3.5;比起壮美到无言的风光,朴素而恒常的人类活动是本片的着墨点,在由有历史铺就的古道上,唯有人的情感历千年而新生。
看完鬼子的纪录片重看这个,这回倒是有感觉了。想到的是杰克伦敦,安妮普露的那些短篇,谁的人生不是含辛茹苦...ps:配乐不咋地...
自古以来,中国沟通域外有两条陆路干道:北界丝绸之路,南境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终年行走运输马队,驮运茶叶、盐、粮食,穿越横断山脉,沿“三江”而上到达西藏、尼泊尔、不丹、印度及西亚,联结欧洲;顺“三江”而下到达东南亚及南太平洋;地势高峻路途艰险为举世之最。古道于两千余年前初成形,至今仍显现鲜活之生命迹象。本片纪录了茶马古道怒江流域段马帮及在此区域内原住民之生活。
过于文艺的纪录片,信息量、逻辑和节奏都有很大问题,四不像作品。这样的片子居然上院线,不光04年,搁现在也会惨败吧。总体上,看还是比不看有收获,看别的比看这个更有收获。
对田壮壮无比尊敬!
7。茶马古道怒江流域段,各色原住民的人生经历访谈,掐掉了采访者的对话,只看到当事人在诉说,个别人物比较有话题感,不过整体零散的很,没啥内容和结构可言
第一个男人让我想起了项脊轩志
如果,电影只为珍藏丢失的记忆。那么,这部便是我得不到却留下的记忆。
2010Apr4,吴中路52号,DVD。豆瓣记录的第一部电影,以记录片,以田壮壮开始都还不错!以后是看一部记一部,碰到以前看过的,也会补登!
一条贯纵千年、面目沧桑的古道,跟着旅人与瘦马走一趟,平静地拍下那些沿路的人与景。相比于那些专题片,中国更需要这样的真纪录片,来告诉我们自己和后人,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然后又发生了什么。
这是以拍照片的方式拍电影完美到每一帧
他們的話語都特別質樸簡單,甚至還有些拙稚。但是話語的背後有力量。就像他們的生活,幾乎沒有現代科技的一切產物,沒有城市生活的痕跡,依傍天地,原始自然。反而講出的經歷,都比我在飛機上常常聽到的什麽“我的經歷都可以出一本書”的城市人,要傳奇的多。
德拉姆这个词在片中出现了一次,好像是和几个名字(名词)并列出现的(不想重新去找了);不知道本片作者的表达重心。主要内容是采访了古道旁居住的一些人,让他们讲了一下自己的生活,再加以一些精致的古道风景摄影。
一场运输,带出茶马古道一路的人文与生态……跟拍似的感觉,没有导演视角评论介入,感觉客观、冷静。一路的艰险和风景绝美,更显平凡中的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