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吴真老师《1940年,见郑振铎一面有多难?》《郑振铎与中日文献争夺战》两篇文章之后,找来看的。主要想看有关郑振铎先生的第三集《孤岛大抢救》,但纪录片并没有文章翔实和精彩,实在太可惜了。如果以上述两篇文章内容为基础,进行拍摄,效果会更好。
郑振铎对书的痴迷令人感动,文献保存同志会比西泠印社的那帮人更为高尚,一个是大公无私,鞠躬尽瘁,一个是有钱人的消遣。战火纷飞的年代,人命尚且难保,这些知识分子一心保护文物古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平凡如李义贵,与家人分离,在山洞守护文物十年,令人动容。日本鬼子与我中华民族不共戴天,勿忘国耻!
其实名字应该叫战火下的古籍,国宝这个概念太大了,刚开始想象的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不过很好看,节奏虽然很慢,但是很有意思。这样的纪录片真应该多做几部。特别珍贵的留存。
感动的流泪,战乱的年代,文化的浩劫,这些人需要永远铭记
为躲过战火,完好保存下来的文物、古籍感到庆幸。喻示着中华文明的文脉得以保存并会流传下来。而那些历经炮火,却最终付之一炬的古籍则令人痛心、遗憾。敌人的炮火烧毁了我们的古籍,但中华文明绝不会因战火熄灭,更会浴火重生,愈发兴旺繁盛。
战争与文明的一个小切入点,也是波澜壮阔的图卷。
苏智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郑振铎保存史料日军轰炸上海商务印刷馆上海,南京,江南。现在的抗日战争多是以表现在战场上与日军对抗,怎样胜利。实际上应该从日本怎样准备前期我们受尽凌辱,失败,各个领域全面沦陷(书籍,文物,教育西南联大等等),完全失望。当时没有统一的政权。被吊打之后逐步建立,#海外华人,最后反抗成功。建立国家。这样才伟大!
旁白的声音太粗糙,话题非常好,事迹相当感人。
聚焦了古籍在抗战时期的命运,联想到之前看的关于张元济的电影《浴火书魂》中东方图书馆被炸后漫天的纸灰,心痛不言自明。覆巢之下,焉有安卵,人尚惶惶,况书乎?此时,那些拼尽全力保存文脉的人就尤为可贵了。每一集都让我倍为伤怀,尤于郑振铎先生之事迹感动有加。还有就是《赵城金藏》比《敦煌遗书》有幸,得遇力空法师,未逢王圆箓此等人,得保全璧。
炮火下的藏书。杭州文澜本迁黔那集,贵州当地一位研究人员说贵州“天无三日晴,第五三尺平,人无三兩钱。”我翻看口述档案时,40年代当地人确实有这三句俗语。但是在我前几年去贵阳旅游时,当地人已经普遍选择性遗忘了第三句。(纪实频道)
这个题材太厉害了,不过,普通人可能真的很难关注,我有个大学同学冯先思,中山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他研究的东西,我就一个字都不懂
断续在央视纪录片频道看了几集,在如今节目粗制滥造的大环境下是有追求的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致敬存亡续绝者,永远唾弃侵略者。
【2020第45部】它们不会说话。
很不错
虽然有点虎头蛇尾,但是题材太值得肯定。
央视9套播了一下午,越看越感动。为护文脉国宝,多少人付出了青春甚至生命。唯愿国泰民安,盛世延年!
这段故事很难讲,算是题材破冰吧。
看历史的细节更懂战争的苦难
文物古籍保护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