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史、社会女性史、家庭女性史,导演这家人保存的资料也真是丰富到不行。纪录片也能全场座无虚席加无人退场,观影氛围非常棒的一场,之后再细说。
这片子一般人真的学不来,要有三代人共同培养的媒介素养,两代人共同积累的创作素材,还有种种的人与世界潮流的关系,意外离世对亲人的打击……才能做出这样一个丰富的文本,本质上说是“祖上积德”。
还好没错过这场强叙事的片子,110分钟,4代人所有的细腻关系来回穿梭,家族、个人,个体、家庭,爱情、艺术,自由、信仰,太多时代烙印、个体跃进、性别主义的片段。尝试挣脱男人的嬉皮士追随者最终回归家庭,满世界寻找home的女性最终通过meditation发现insideheart.亲情无法被回避,也最终带给人慰藉。我们追寻的答案,也需要去从过去每一段经历、联结、环境中去和解。lifeisperishable,butnoreasontobeafraid.Weseekforthesecretoflifeandourselves.Buttheinnerstatusofpeaceisfromourselves
素材积累到了,媒介素养到了,创作冲动到了,拍着拍着,命中注定也到了。当纪录片导演迫切想要解决自己成长阶段的困惑,往往能拍出无比真诚的交心之作:王男栿《我是另一个你》如是,刘冰《滑板少年》如是,《永远的瓦尔辛湖》亦如是。摆出家族四代女性编年史,可惜大部分时间讲故事的方法其实有点捉襟见肘,形式上没能腾挪出更多花样,人生况味也很难真正传递给观众。而结尾一组镜头写就的生死轮回,才终于打通了生命之树的概念,但这种源自生命深处的情感震动,其实河濑直美在《拥抱》和《垂乳女》里已经拍得相当轻盈和透彻了。
不仅仅在讲家庭和家庭里的女性,还隐约勾连着两次世界大战(我不知道导演曾祖父参加的是一战还是二战),60年代的嬉皮士运动,导演的母亲是一个保守的进步者,在追求自由时,她仍总是想着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这也让她最终回到了家庭。在那个时代,她过得很撕裂,一直在家庭与自由之间挣扎,再往前或者再往后一点,她可能都要好过些。而导演母亲的妹妹则是一个为了自由葬送自己生命的例子。整部影片对于60年代很暧昧。对于西方世界,那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年代,但并不是每一个在那个年代生活着的年轻人都幸福自由。
透过旧照片和湖边咖啡馆以厨房中自成一派的女性为纽带串联起旧金山与巴伐利亚于编织的家庭史中回望各自身份的存在四代人正是一轮回
还蛮有意思的,导演和母亲安娜的创作者身份也很有趣,相当一部分影像素材其实来自摄影师母亲,然后影片里还仪式性地对调了拍摄与被拍位置,象征了一种延续吧。其实我最感兴趣的已故的母亲妹妹芙罗口这条线,嬉皮士、修行、极致体验、苦修、发疯、「精神病是一种新的体验!」母亲那个小团体也很有意思,不知道现场的学生观众怎么理解…反正中文字幕里68、共产的字眼都没有翻。
#IDF#
安娜从德国经美国穿越边境至墨西哥游历。去了希腊、印度,为追随精神导师或寻找自我。她发现人是“极其小的、不完美的”个体。前半生过去,在瓦尔辛湖边的房子里,她面对镜头说:“如果你用看家乡的眼光看世界,那么世界也是家乡。但是家乡…我想它至少不是此世的。直到现在我仍觉得那是一件太艰难的事情。”大量的照片和录像见证了四代女性是如何观察以及被观察的。在持摄影机的女性那里,主体的自觉早已产生,对于生命何如的追问及试验成为某种宿命一样的气质代际相传。片尾响起“腼腆的漫游者”:我们可能都是腼腆的漫游者,从此处到别处,从这一刻到下一刻。
堪称完美。“愤怒即仍不自由”“我现在依然感到艰难”,respect!
#第8届德国影展#今年柏林错过的几部该看的片之一。archivefootage。剪辑精湛,非常动人的家族女性史诗,但主要也是因为母亲的人生实在太精彩了(而且恰好是个摄影师,有大量影像档案)。影片提供了一个理解美国反文化运动的欧洲视点(但是德国那边谈的不太透了)。不过今年这几部archivefootage/foundfootage看下来还是更喜欢[鸟类变形记]和[我的墨西哥椒盐脆饼]了。
#20240307于德国大使馆。视角聚焦在四代女性。串起一张大网,把一家人的爱恨情仇全网络于上,而扰动这张大网的,是世界战争。女性分为二战前的两代和战后的两代,战前两代选择了安稳的湖边生活(但男性的不安定因素又在扰动平静的瓦尔辛湖水),而战后的第一代经历了丰富而又混乱的欲望诱惑和世界旅行,在追寻生命意义的过程中驶向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故事网上的关键节点是四个国家和两个人物:四国家是德国(灵性、修道院)、墨西哥(安娜和弗兰克乐队巡演、辛格信徒大会、导演她爸)、旧金山(毒品、嬉皮士)、印度(灵修、多伊特)。人物中最重要的不是两姐妹,也不是一夫四女(不止)的野性渣男,而是两个精神导师:灵性圣人基帕尔.辛格和新世纪音乐家多伊特,而这两个导师就如克里希那穆提般,都试图疗愈战后人类的心灵空虚和创伤。。。
命运轮回感强烈的一个家族的女人们,不断出去触摸一下时代的波澜,又不断回归那个安静神秘的湖边,四代女人态度不一样,但结果是相似的。难得遇上一部以非常私人的感情角度来讲述那段爱与性与和平的青年历史的电影,看似是女性电影其实对所有年龄和性别来说都值得去了解。很喜欢她们去墨西哥那个部分,peyote的崇拜的仪式。
书信、录音、影像、对谈等形式丰富的资料串起五代女性,最后新生儿的诞生令人喜悦。IDF官方不要用暴风影音了,暴风公司不是都倒闭了吗🙉,还有你们放映室这排间距太糟糕了,为了看清字幕,第一排坐着看,第二排正着身子看,第三排就要站着看👀了。
#IDF2020#thetransitivegeneration,thesuccessivemedia,theanchoredrelationshipandtheforeverWalchensee
导演可能因为小姨自杀给家族带来的阴影和近期外祖母的离世经受了精神上的折磨,为了疗伤而创作了这部家庭纪录片,这使得动机方面与《滑板少年》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不过本片显得更加沉重,大抵是漫长的一百年家族史所折射出的一些重大且复杂的历史事件所致。导演让外祖母化烟熏妆出演自己的MV那段与前后形成的对比效果很有冲击力,想到了《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的结尾。正如片中的母亲安娜所说,家不是一个地方,家在你的心中。你用心看世界,世界便是你的瓦尔辛湖。(第八届德国电影节)
“纪录片是残酷的...它使你对时间感到畏惧”
特好,反复咂摸…还zoom到了湖姐本湖🙏🏽中字有点好笑啊偷摸吞词就算了最后人女儿Rumi生生给拐到RumiVerjee/象山
#dokka8Vergänglich,Heimat—keywords
2020年柏林电影节“德国电影展”单元(故乡)的佳作。女性视角下,五代人的家庭生活史。电影内外横亘一个世纪的丰富生活影像,既是纪录片真实性的最重要砝码,又是一个普通家族最珍贵的集体财富。作为家族支柱的第三代成员Anna是影片着墨最多的角色,她和妹妹Frauke作为“68一代”,在嬉皮精神感召下离开故土,渡尽劫波,只身回到故乡。这构成了影片最重要的一组矛盾:从奶奶Norma“没有选择”地来到瓦尔辛湖,到Anna女性意识觉醒,个体精神在时代浪潮中拼命“鼓噪”,然而在影像和信件温情脉脉的诉说下,心中的瓦尔辛湖才是Werner家族真正的恩典。“故乡”的主题在片中不是田园牧歌式的湖畔之爱,而更像是片中KirpalSingh般灵性的启示和祝福。影片最后祖孙三代面朝湖泊的镜头极富表现力。导演将长篇处女作献给了自己的家族,也是对故乡最好的答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