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吧,这和后期作品差距明显
题材不是很感兴趣,但是对于将乡村景色拍摄得如此令人如痴如醉的胶片作品,内心默默加分。
很清楚
灵魂吹拂原野
注定以悲剧收场的电影《白色婚礼》为正在看电影《绿光》的老师同学敲响了黑板:看电影,警惕被电影看。显然,那对师生都被「高妹」带去了海边。幸或不幸,只有学生被「深渊」带去了彼岸。作为一个有「自杀」倾向和「自救」意识的小资产阶级,其两面性在布里索侯麦化的作品里也十分明显:一方面在扮演被养父《领养》调教后致郁的「女患者」角色,一方面在扮演尽职尽责的「女护士」角色。然而,光喜欢「看电影」和模仿侯麦「拍电影」是一场徒劳。因为侯麦镜头下的「自然主义」美学不是「超自然」现象,而是透过「神秘」现象揭示「普遍/两性/统一」关系。幸或不幸,仍在试图生产和发展「特殊/人神/三角」关系的「神学」导师已通过前作证明「自我教育」再生产的失败,且不适合在「历史长河」这个历史大舞台上继续「开药方」扮演「精神/哲学」导师角色。
4.5意外的相逢与无因的告别,描摹两位女性生活情态的部分非常舒适,蓝色运用登峰造极。GeorgesDelerue的这首电视片配乐拿来做theme真合适,跟乡间风景和轻缓的横摇摄影交织,漫溢着古典的忧郁。(服装不少都是KarlLagerfeld和YSL的,超好看)
“Thetimewillcome,foryouandme.Wewillneverseeeachotheragain,butIwillalwaysbebyyoursideuntilweleavetogetherinthedoomedtime.Thenyouwillfindthatyouwillbatheintheseaofloveandhappiness…”
因胶片光感的氤氲和侯麦式打光色调/室内布景而美到词穷,微风掠过树林的窸窣声,窗前的凝视,远景的开阔,每一帧都极具油画感;人与人的因缘际会,心灵与心灵的共情共振,使相遇和分离都成为一种胶着的神秘,这神秘中有爱,有不忍,最终因为生活的灵光一现而重启“新生”。片头序幕的壁画,开场瘫痪少年的学历史背景,与后半段的“神启”呼应,她望向因玻璃介质而扭曲的影像,暗示超现实场域,也捋顺叙事逻辑;命运里有多少不可言说的伤痕,就有多少意外的热泪和击败死神的治愈之手。
大概是很久没看到这样柔和而又带神秘质感的电影了。色彩衣服让人想起侯麦的双姝,尤其是骑车或是除草的片段,对白差一点,毕竟主旨很不一样;神秘和关系也当然不如假面。不是说瑜伽或者宗教一定可以拯救谁,而是自己可以拯救自己。最近一位前辈一直教怎么感知身体和心灵,虽然不得要领,也不知道这个方法能不能实现自我救赎,但至少不至反感,这个时刻看到这部电影,也算是巧遇。
好美的电影,只能是电影的电影。两位女性的相遇,打开了心灵的世界,她们的故事有开头,有结尾,但这始与终并不是始终。我们像是偶然窥探到神迹一景,摄影机带着羡慕又笃定的目光关照着这个故事与这片风景,我张望着,盼望投去的目光也会被眷顾。世界是悲伤而又美丽的,这部电影不就在谈论这件事吗,它轻轻柔柔的鼓舞了我。
网友自译中字资源看法国乡村美景看摄影看两位女主的相处依稀看到了侯麦的镜头只是哲理和人与人的相处变成瑜伽和神神叨叨的超自然能力腾空而起与骨髓自生哪怕不要遗产依然可以衣食无忧去任性两星半
练瑜伽可以飞升。
全程看摄影、灯光、美术、服装,剧情嘛,无所谓了。窗户的光,红蓝衣服的搭配,光着两点就够看一部电影了。
塞琳娜…我如痴如慕的女神/我以何能搭救你/又以何德受你拯救/在我与世界之间/你是猫,是光,是灵魂吹拂原野。
莫名其妙看完了?前半集胖女主穿的好好看,后半集变成鬼片了,再后来原来是瑜伽宣传片吗
侯麦式的法国小镇美景,平凡生活意趣之中流露着神秘与缠绵,同时富有宗教和百合元素。光是摄影布光就可以给满分,配合高清画质帧帧如同巴洛克式风景油画,这样的电影再来上一百部都不会腻。
自然主义、神秘主义女性故事,像是脱胎于《双姝奇缘》。
在我最痛苦的时候,你用光照亮我,引我成圣,我必回以圣爱,真光永佑于你。影像完美到让人流泪
跨越恐惧的电影——推镜头夹带着我们的心理,带领我们穿过那象征类型片恐怖技巧的窗户,随后超验之光便写在了大树与绿草,和身体的温柔舞动中。
侯麦式的电影里嵌入了伯格曼的灵魂,从超现实到超世,塞琳娜从自我毁灭到治愈生命成为一个“神”所向人间广施爱意的介质,冥想中的疗愈渐而直达哲学的终极形态归宿:我是谁?我从何而来?要去向何处?几个冥想通达另一个世界的超现实镜头仿佛一种直达宇宙的心流体验。看到延长生命意义的电影总是要收入进私人硬盘的,摄影和镜头语言极致美,宁静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