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原本电影的议题非常有效,讲在一个男性完全主导的社会下,处于弱势的女性被赋予权力/暴力的警察身份时,如何来平衡权力的落差。可惜,很快又落入了书写女性日常遭受不平等与剥削的窠臼;而当进入到逮捕高官儿子部分的叙事,对于权力的探讨已经无关男性与女性,而成了高层与低层,导演试图把两类权力混为一谈,以致无效。
都是功能性的剧情,一切为了表达女性的危险处境
简洁干净,懂得留白。罗马尼亚新浪潮范头,处女作正。
抱着一场一镜的期待来,其实并不是,准确的说是每个镜头都是一个长镜头,镜头语言沿袭了罗马尼亚新浪潮的风格。这几年也看过一些印度的独立电影,不过看到各国新导演的视听语言风格越来越欧洲电影节范儿,倒也觉得很正常,就像《空间》的那位塞尔维亚新导演风格却像早期的贾樟柯。这部电影的人物身份很有戏剧性,一位印度德里的女警察值夜班,导演借此讲印度女性的社会地位,讲印度社会的官僚主义,故事里灰色绝望的东西拿到中国来,很容易让人有共鸣,某些时候,你甚至觉得这就是一个中国故事,只是中国导演无法拍摄无法过审的那种。不过结尾的时候,导演很友善,留了一个独立女性在战斗的结尾,好吧,虽然很绝望,至少他们的年轻人还有抗争。
和中国社会很像了
头一回看这样的印度电影,节制得清冷,清冷得疼痛,疼痛得咬着牙,却不知该用几分力,才好把那些忽明忽灭的荒唐给噬断。女性长期被压制、鄙夷与污名化,以致于被困在泥潭中,哪怕拾起警察的身份与力量,也处处掣肘。两个女人试探着走近、结盟、抗争,哪怕无解甚至无力,也是微妙动人的。三星半。@平遥
在印度这样一个男权社会中,少见地刻画了两位稍显强硬的、试图反抗的女性角色,这确实是过往的印度影片中较难见到的。整个片子拍法挺藏拙的,但到后面也没有逃脱掉堆砌冲突的嫌疑。
很聪明的剧本,互为镜像的两女主合力演出了一部内敛的Buddy片。展现社会现实的野心颇大以至于细节难免蜻蜓点水,但主线一直把握得好。手持摄影漂亮。
平遥补标,这居然是我看的第一部印度艺术电影,说起来现如今印度艺术片少得可怜,不足以匹配其电影大国的身份。作为处女作完成度相当不错,对印度的女性问题有着切实的表现,女性地位的低下展露无遗。镜头锋利又克制内敛极具现实主义色彩,导演应该也是达内与罗马尼亚新浪潮的追随者,并且真诚坦荡地面对印度社会现实问题而没有将其包裹成载歌载舞的传统娱乐大片,让观众得以脱离奇观见到一个相对逼近“真实”的印度。两位女性警官的刻画简洁、深刻、有力,她们在男权社会与传统桎梏里难以施展手脚的挣扎可见、可感、引人深思,除了针对女性的骚扰侵害与职场偏见外还要面对传统家族施予的婚恋压力,女主角在社会中无路可走也无处可逃的逼仄境遇被导演以压抑的影像呈现出来,通篇赋与极强的人文关照。印度平权之路任重道远。
相当克制严肃的印度片,完全没有歌舞元素,也没有煽情渲染,人物刻画很有耐心。想到昨天李沧东说的这个时代的愤怒,女性忍受的尤其多。
与《里程碑》为同一导演拍摄,风格相当一致,但张力不如后者强。通过女警索妮磕磕绊绊的生活,展现了德里基层警察那种憋屈且压抑的职业生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印度政治社会中的腐败。索妮形象塑造得不错,她有正义感,也有职业荣誉感,但却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太过冲动,每次均把本来占理的事情搞砸。影片拍得没有力量,但也正好与主角甚而整个社会的无力感暗合。
罗马尼亚印度电影…还挺少见
从伊朗《女人三部曲》里勇敢出逃的自行车,又闯入印度漫漫黑夜的街巷
"印度每年有超过二万宗针对女性的暴力罪案,平均每二十二分钟就有一名女性被强暴,每六小时就有一名妇女因家庭暴力丧命。"某种程度上我们想成为soni但尘世本该让我们有勇气成为自己"第二性"被作为权与利的附属当我们不再对女性权益投注太多目光才是趋向矛盾平缓之时"你看看现在的小男孩一个个裤子穿的那么短也不知道想勾搭谁那个身材呀zzzzzz真想把他给……………"
虽然是印度电影,题材和叙事方式却是实打实的欧洲味道,镜头愿意在人物身上停留、凝视,整体都很沉稳。结尾过于明亮,丢失了力度,又回到印度味道了。不过,印度大街上的歌舞片和不少中国片与之相比,显得特别毛躁。3.5
一部不像印度電影的電影,可惜了這麽好的題材。
全片很压抑,即使是两位女主的丈夫,他们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贬低自己的妻子。如果面对所有的事情都用忍来解决早晚会爆发的,印度女性的地位很低,但是有看到有人在一直努力,很好,也为片里两位女主之间那种女性才懂得情谊感动。
有话题性但真的不好看。
#pyiff2018没有歌舞的的印度严肃电影,3.5。摄影、颜色都出彩。
非常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