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片子你不能先入为主地批评这导演咋不懂历史拍了个说教烂片,而是得承认这片子想呈现的是一种危险的想法,即想说一旦我们聚焦gm的在地性,那革命就不存在了,不过是像歌队老头唱的那样只是被迫放弃了不放弃而已。在导演的演绎下女人们首先是愚昧无知的,不读报,也不知道米骚动其实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全国性的运动,嘲笑前来鼓动的革命家,说对方只会耍嘴皮子,但最终自己不过是骚扰了几家米商,在海滩上阻拦一下运米工人——然后就兴高采烈地发现斗争胜利了,内阁倒台了,福利政策颁布了——完全不清楚其实在她们不知道的地方发生了多少起流血斗争与暴力镇压。导演的把戏不是在故意标新立异地想呈现一个割裂于明治民运史的米骚动真实本末,而是在故意塑造这么一种只能如此之认识自己的政治行动的百姓面目,塑造这么一种哪怕运动(字数不够,回复接)
男人打渔,以为吃碗米饭理所当然;女人持家,为了全家吃顿饱饭每天拼命。黝黑的皮肤,弯曲的背脊,“不服输,去抗争”,只是为了“活下去”,无名的女人们是小小的英雄,用她们的顽强坚韧写下自己的历史,一点一滴改变着时代。井上mao进入了作为女優的新境地。
中规中矩(题材决定
题材和故事还挺吸引人的,但拍的不太行。
当家妇女的大米保卫战
用喜剧处理史实并无不妥,然而作为根基的剧本太次了,东拼西凑的剧情,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人物。三浦贵大演了适合他的角色:配角中的配角,然而名字居然还列在前面,他脸够大的。工藤遥、吉本实忧傻傻分不清楚。
平铺直叙,上座率极差,心疼mao。
你不抗争,没有人给你,当年的农业税就是这样
电影一般,事情了解下。1918年(大正七年),日本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大暴动。这次革命暴动最初是从渔村妇女抢米开端,各地一般也以抢米形式爆发,所以在日本历史上习惯地称为“米骚动”。“米骚动”从抢米而发展到与地主、资本家进行面对面的斗争,与反动军警进行搏斗,而且在群众中公开提出“打倒寺内内阁”的口号,因此运动本身乃是革命性的政治斗争。在规模和声势上,“米骚动”作为伟大十月革命后所掀起的世界革命大风暴的一部分,群众斗争的浪潮冲击了全国3/4地区,日本各阶层的人民约1000万人卷入了这个斗争。“米骚动”不仅沉重打击了日本的反动统治阶级,而且给予日本工人运动以强有力的推动,它在日本革命运动史上占有光荣的一页。
就普通吧...
看到清婆婆不由自主地想起千与千寻里的汤婆婆,哈哈
2.5。以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大暴动这种带无产革命性质的暴动为题材,从头到尾影片气氛如此喜剧化,玩闹化,“女人小打小闹”,恐怕不是什么好处理。但在霓虹现下语境下这种处理会被认为根本没问题吧。“男人一插手,世界就会改变。可是无论女人做什么,一切都不会改变。”总觉得这句话的出现并不是用来被剧情反驳的,只是陈述。“到最后他们高举自己所谓的正义,扰乱整个世界,为此付出代价的,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女人。”莫名就反战起来,然而马后炮的解决方式是不让小孩去西伯利亚当兵,也是挺单纯到呵呵的。
女人团结就是胜利!人物刻画很戏剧,中间旁白老男人过于炫技,爹味儿又来了。
没想到是还不错的宣扬女性主义和反战题材的电影,mao选剧本的能力真的好棒!虽然节奏拖沓,应该严肃煽情的地方配乐没跟上,但胜在人物的性格特点比较鲜明。一星给mao。
这种题材放到十年前,绝不会拍的这么鼓动性,而是一种历史正剧的呈现方式,嬉笑与鼓动间,该传达的深层次的内容全没有了。看看下面的评论,只能说现在这么多这种类型的电影,确实是门容易名利双收的生意
总感觉故事格局好像有点小。还有就是,当谈及军队时,感觉有点微妙
不是部电影的话,我还以为在看晨间剧呢,角色设定,故事背景,拍摄规格太接近了。旧时代社会底层女性的斗争与反抗,改变了历史,也推动了时代。
影片选用的字体颇具冲击力,配乐亦得宜。Mao扮丑出演并不讨巧的历史题材,岂有不捧场之理。
乏味
mao!作为女演员继续走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