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海。去年十一月青策。
@UCCA王拓在回长春的高铁上注意到电子屏上滚动的字幕:“高铁动卧,夕发朝至,夜行两千公里”,他立即想到冯梦龙《喻世明言》中“人不能行千里,魂能日行千里”的菊花之约。影片中火车一闪而过,这一秒的速度即两种叙事的并峙。主线沿着陕西汉中青年张扣扣杀人案件展开,佐以民国时期施剑翘为父报仇刺杀孙传芳,我对王拓文学式的(既非论文式也非考古式的)创作结构感到好奇,并错愕自己会由此迸发出如此凶猛的情感;我愿意相信它是诚实的。结尾处,以张扣扣为原型的主人公手持烟火,而远方有一颗星。后来烟火熄灭了,星成了整个画面里最亮的东西。接着连天空也熄灭了,黑屏,播报导演及演职员信息,但那颗星从始至终都在那儿。我一直看着它,跟随它在展厅里慢慢流泪。
配乐做得不要太好
郑源和唐潮就不说了。王拓!这次看ocat展览发现的宝藏,总被拉向实在语境的鬼怪故事。《痴迷录》和《扭曲词场》也不错。
#UCCA#王拓:空手走入历史个展。黑白部分一面是克里斯·马克式的照片拼贴,一面是声音上延展出的三个故事,当然道具库这个空间太亮了!另一边穿插的是对张扣扣案的重现。比科长的《天注定》高级多了!
7.8
#Kadist#WangTuoTheNortheastTetralogy施剑翘的故事还是之前看过《邪不压正》后查的,鬼魂赴约乃真义也。视觉上分黑白,彩色和褪色三部分,黑白与彩色的空间交织,褪色则作为历史回忆呈现,黑白幻灯片想起了《堤》,不同的是对于旁白故事的一种视觉构建,并且在后期的跳剪风格也很有《午后的迷惘》既视感,内容上也算结合了彩色部分的仁义与复仇的主题,故事后半段现实的大量跳剪,跳切和升格带有很强的不真实感,与整体风格很契合。听觉上,旁白效果像说书先生,配乐则是更贴近于戏曲,强节奏的鼓点,如泣如诉的二胡和诡谲紧张的琵琶,还有悠扬舒缓的钢琴,后期的配乐从复仇前武侠的气质到复仇后转向了表现主义时期默片的风格还挺有意思。(读错字挺难受)(小知识,那英的《雾里看花》是一首打假歌曲)
M+
3.8
感谢空白空间线上展览
wapc,碎片化蒙太奇与叙事,化用为母报仇的案件,再与文学文本和故事互文(通过行为艺术式的表演来进行),道义与复仇。
#Kadist
好棒的视听,镜头好美,配乐绝赞,节奏很妙,其他作品没有时间全部看完,🐴一下。M+希克展,23/9/30。顺便借地标一下哭阵门,这部感觉还行吧。
多重叙事影像文本相互印证现实,又解离
三段时空,如同断裂的梦境。在当代艺术博物馆看到这部作品之前,已经看了很多脱离现实、故弄玄虚的东西。所以看到这样一个充满烟火气息的东西,很兴奋。片尾两段时空的隔空呼应是点睛之笔,烟火好美。
黑白的定帧话本与彩色的县城纪实,双线的成熟社会影像:我杀了人,但我是忠勇的英雄的,我证明了我的存在。想到《罪与罚》《天注定》,听到那姐声音出来就很喜欢了,饿着肚子看了两遍。
末路斜阳*PSA。3.5/5,用传奇故事完成对城乡关系的异质想象,黑白相片的“排演”如同《堤》,但旁白由故事中的人念出,提醒我们正是打工者,他们身上的流动与黏合性,提供了虚构得以可能的空间(道具仓库、流行歌曲、乡村景象)。PSA卡顿的播放太影响观感。
完整电影
很好的表现了王拓“泛萨满化”的概念,人的身体在无意识状态下成为历史轮回的媒介。已深埋历史的传说,用现实重演,十分有趣。喜欢那个为赴千里之约抹脖子的故事,让人有读一读《聊斋志异》的冲动。城市交响曲式的剪辑节奏,十分亮眼。
我可太喜欢王拓作品了!我喜欢他好几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