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矫揉造作的开头,煽情背景音乐铺的太满了。镜头拼贴,叙事全靠解说词,大段大段的talkinghead,这是一个听的纪录片,闭着眼睛看也不影响。人物真实力量支撑看完全片,每一颗星星都值得尊重和认真对待。
最后那个”兜“那个字那里真的绷不住了生命意义在哪里还是说只要刷完被随机分配到的这个副本清高在远远的白云上泥土在潺潺的水沟底愿你身体健康日有所获
虽然题材很好,但是制作得太糟糕完全看不下去……
面对这样一部低成本的片子,尤其是面对这样的题材,我想我们不能苛责导演。从艺术层面哪里做得不够好,并没有那么重要。可以对比一下那部更成熟的《自闭症少年的内心世界》(拍的都是是中产阶级的自闭症家庭),这部片子通过那个被拴链子的自闭少年,呈现了一个更加残酷的现实——不是所有家庭都有能力给予自闭症孩子足够的爱。森友的故事璀璨夺目,但佳俊的故事令我更加动容,甚至我觉得,佳俊的案例放在世界范围内都很有意义。导演加油。
郑铁军老师关于教育的观点发人深省,森友爷爷奶奶的执着让人动容,佳俊妈妈的无奈让人心酸,也许很多人关于孤独症的理解都是基于自己片面的观察和接触,但是,这部片还是通过对比,很好地呈现了不同程度或者不同类型孤独症孩子的生活
实在不喜欢这种“自闭症患者都是潜藏的天才”的叙事,太赤裸裸;两位自闭症孩子一贫一富的对比,更让人觉得讽刺
叙事结构上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需要这样的人去关注这样的事,全银涛导演是一个非常有善心的人,其码我被他感动了。
那些看见的和没有被看见的在全篇中我一直在思考着,期待着导演如何诉说两个家庭的故事,当片子进入中段到末尾的时候,我是有些失望的,他向我展示了自闭症患者的能力,他们只是社会多样性的一份子,但他也向我展示了阶级,一个被看见的森友背后是更多没有被看见的林佳俊。片子的最后当导演出现的时候,我开始理解他的安排,也许他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有的故事就是无法继续,即使是一样的星星,也有不一样的轨迹。
从电影层面来说,拍摄技巧、脚本、音乐、色彩、甚至连翻译都谈不上精湛。但能够感受到的,是导演的真诚期盼。恐惧来源于无知,打破无知,看见希望太重要了。或许那是拆下恐惧又无奈的“狗链子”的第一步。
加油,孩子们
真实、感人
一样的星星不一样的命运。还是能感觉到导演的努力的。
ThefilmisdedicatedtoLinJiajun感谢此片,我得以深深望见我看不到的星星。
真实、有力量
林佳俊妈妈说,“锁一条狗起码不会那么心疼吧,但把他锁在这里,小的时候他把屎尿抹在身上,那种感觉是一种绝望。”其实我们都知道每个家庭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孩子,但看到林佳俊和郑森友这两个例子,还是不得不感慨,贫穷富贵可以决定生命发展。
一样的星星,都落到凡间,有的身边是乐观坚定的亲人,是友善亲切的同窗,是博爱智慧的校长,有的身边只是一条冰冷的铁链。我们不能去苛责后者的亲人,他们其实已经无法做到更多,又有谁真的去帮助过这位深陷绝望的母亲呢?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难道只有降生在大城市里,星星才能是星星吗?或许放到更宏大的视角里看,这只是地区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的一个小小注脚,可这小小的注脚,对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来说,就是他的一生。
很喜欢这个片名,但看完很失望。首先感谢导演的这份心,他关注到并试图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群孩子和他们的家人。但这是纪录片?是新闻节目?vlog?为啥最后导演要出镜进行那段自我陈述?更匪夷所思的是把佳俊去世的消息接在那段自我陈述后。从配乐、片子的叙事方式、解说词的内容到解说的语气都让人不适。通篇是大段对自闭症孩子亲人、老师、同学等周围人群的采访画面,而孩子本身始终是背景,缺乏能够体现自闭症孩子与人相处时的状态等的描绘,仅有的部分还放在了片尾滚动字幕的花絮里,这使得观众对自闭症的了解仅限于他人言语上的描述,并没能通过视听语言得到直观的认识和感受,只觉得导演是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甚至解说词还有病句
选题不错,制作不佳,旁白不行
真正能做到包容后,是对成长中的学生最好的爱的教育和生命教育。社会中人们一味地在追求立时显著的成效时,不会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整个社会都认可一种爱的价值观,才不会一直需要少部分去付出甚至坚守推动。越来越多的人认同那些少部分人在坚持的东西,而这时候社会就已经实现了一种进步,我想这才是一个社会向好发展的本质。
大篇幅的森友,他大概属于最幸运的那一波人吧,有奶奶关系,有不错的才能,可以进入学校学习。其实更多的自闭症孩子并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没有什么技能,学习什么都不集中,甚至连最基础的生活都做不到……也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