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的文藝青年除了流連海運大廈的巴西咖啡室,看HenryMoore的展覽,還有要去改變社會的使命感。「信」內提及到:我們相信沒有所謂革命性電影,只是有革命地利用電影。這也是反殖民地,反資本主義的莫昭如對那個時代的一種回應
回應高達1970年'Whatistobedone'的宣言。
看之前完全是抱著了解「文藝青年」一詞四十年前之內涵的想法。令人意外的是,導演完全擁抱了這個群體被消費主義融解的趨向,並且早就對文藝的政治化一往無前,不得不驚嘆。只是當年的實驗或先鋒電影,以現在的觀感來看實驗不足又煞人眼球。
5.11香港百老汇戏院附映后分享会
畢生香港電影十大之一
阿膜真的好有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