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骨悚然。可怕的不是“入戏”,可怕的是“叶京”们。
唯一疑惑的是,这个纪录片记录的是一群演员,都知道演员是只要知道有镜头在拍,就会有控制不住的表演欲望,那么批斗大会的戏,有多少成分是他们真的入戏完全同化角色了,有多少成分是在进行方法派表演。第二场批斗会,多少都能看出是在尬批了,因为仅仅十天的体验,他们并没有真正的阶级矛盾,为了批斗而进行的批斗(可能有叶京的安排)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对比真的文革),完全拿不住批斗的精髓。
纪录片本身在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变化,以及很多电影之外的东西,使得影片变得非常有趣,这是导演自己都没有预料到,也没法控制的。这已经不是纪录片本身,而进入社会学或心理学,人在特殊环境下的异化和对电影或表演的思考。戏剧性的是,叶京电影倒还没上呢。
真的是freakshow,不过仔细一想,这些事不都他妈的是我们小学中学里或多或少体验过的吗?另一方面,影片还是把重点放在了freakshow的展示上,对freakshow的成因,无论是演员内发还是剧组有意引导,展示的都不够
王朔说过一句话,他们这代人都是谁的婴儿。
红心不死的老小将用“情结”“青春”拍了一部洗白当代人类史浩劫的电影,为了完整呈现这场伟大的运动,还把演员驯化成斗争狂魔,最后,这部电影被另一个老小将禁了,妙啊。
3.5。“但我接过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钢枪,继承了布莱希特的理想,在叶导的带领下,为社会主义而奋斗。”拍片变成了社会实验。整体其实很有看头,但有点高开低走,戛然而止的感觉。仅仅是一场批斗会似乎不太够,有点儿撑不住众人洗脑后的状态。
题材牛B,想必导演握着更多的素材。映后和汤小姐交流,本认为自己应不会轻易陷入这种集体迷狂中,但是在她真诚的自我剖析后,突然觉得也许人都不应该对舒适圈中的自己感到太自信@渐渐X麻雀放映
和伊卡洛斯一样,属于拍着拍着一不小心拍了一个特别厉害的东西,运气也是纪录片很重要的东西吧
二刷,5000年历史,事实上人类一直在退步···
这不就是另一版的列夫朗道?直接电影直接观察直接记录。实实在在把剧组这个原本是虚构故事的地点还原成了梦魇生产基地。红色革命洗脑的效果如何,看看剧组演员批斗的气势,别的无需多言了。入戏说的是什么,戏在哪里,怎么入戏的,为何入戏。没剪进去的你也能想得到。组织上确实没有新鲜之处。
比想象中的剧情稍微单薄,但以现有的呈现已经足够震撼,更像是一部观察社会实验的纪录片,影片已经超出了跟组纪录片的范畴,呈现了更宽的维度和社会意义。想到《浪潮》。
拍摄意识和剪辑意识都不行,这个事件和题材可以有五星的潜力的,但现在只拍出三星的水平6.4分★★★
题材好,但纪录片本身处理得太平、无深度,结果就变成了空有题材,编排失衡直接导致表达上的空洞。有力的部分基本来自后半部中的场景呈现。看《记得少年那首歌》的正片是四年前,当时觉得这是部有趣的电影,因为很少有人会采用美化文革时代、沉溺/封存于那时的拍法。但看了纪录片后,发觉叶京不适合当导演。毕竟筹备这么久的体验生活,结果正片里一个个演员也就偶像剧的水平。批斗会时,嘴上一个个都在说无私,实际从这个项目本身到每个人的立场都私到不行。最私、最自恋到发狂的就是叶京。然而纪录片完全规避叶京这方向的挖掘,态度还很暧昧,我能说啥呢?🙄
First12th14#片子记叙的本身就是一个大型心理学实验(哪怕当事人双方都没有这个想法)与斯坦福监狱与浪潮的主试/教师不同,真正的操盘手叶京是切实经历过文革的人(剧组没有人会比他更懂文革的可怖)但他在让演员们体验生活的时候也不惮让他们体会真正的极端,所谓“体验派”让我通体生寒。而入戏了的,在现实里复辟文革的演员们,为这个行业感到不易的同时又一次为人的复杂而感慨,这一切到底是扮演还是真实?有导演说,这个片子应该给所有表演专业的学生来看。而我说(今天提问环节忘了说了)这也同样是心理学的绝佳素材,适合心理学学生观看。这是纯天然的,未经任何加工的国产生猛实验,还是规定上我们无法复刻的斯坦福,而这个真实事件将其与表演相连,是不是更能突出这个问题背后的某些本质?
挺正常的。如果有人在影视行业门口徘徊,心怀热爱想进来,我会推荐这部Film-making,我看到的东西和CR无关,集体主义无处遁形,它比<张艺谋的影>那种为导演和集体主义歌功颂德自我感动的幕后纪录片更真实地展现了剧组甚至整个影视圈的权力关系与生存状态,任何创作都是创作者集权。镜头在开机前戛然而止,一部没有摄制部分只有演员筹备的电影幕后纪录片,点到为止。就国内现在形势来说吧,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剧组人员都是“接过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钢枪,继承了布莱希特的理想,在导演的带领下,为社会主义而奋斗”。
相信WG随时可以卷土重来:集体是个人作恶的最佳保护伞。
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在于他眼光过于超前思想超越时代太多太多和暮年对于未竟事业能不能成功下去的焦虑和恐惧,以及对坚持错误不悔改的人的失望,他希望能在他有生之年解决问题,而且是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无奈解决完老问题后必然出现新问题,因为世界是发展的,是运动的。而且这个‘错误’更多的是被那些扛着hongqi反hongqi趁机搞破坏浑水摸鱼的以及绝大部分的群众思想觉悟不够跟不上他的思想等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的失败。在当时也许是错误的,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示出他是对的,而且让人肃然起敬,同样也更让人唾弃鄙夷自古几千年以来中国人那平庸的恶。
叶京在北京筹备的时候,就提到说觉得那个年代是“桃花源”,在四川探班时他又提到了这个词。他内心对那个年代的向往和渴望,把演员们拽回了疯狂的年代,犹如中国版“斯坦福实验”。心疼江思远,生活里的他好像已经脱离演员行业了……
1.面试一段就知道演艺圈是个什么德行了。2.想起高中、大学的军训,以及党校,严重不适。3.是一生的财富还是阴影难说。4.好演员对不起自己,坏演员对不起观众,别演戏。5.集体生活真的会让人异化,变成集体的一个零件,变成集体本身。6.当年那帮疯子如今掌权了,真可怕。叶京这种人和时代是背离的,他那个圈子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