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摄影师的人文关怀,不同政治地缘背景、人文自然条件下的纪录片素材以及私人影像混搭,人类的真情流露最容易打动人。[B+]
1.意外的震撼。没想到这些由导演多年拍摄的来自世界各地小人物的题材边角料,漫不经心的凑成了这样一部越看越震撼,甚至让我有些害怕的片子。小人物,太平凡、甚至不幸的、不加掩饰的生活,就这样看似无心的摆在了你面前,好像片子就这样自己形成了自己的生命,性格。越到后来越觉得不可思议。
一切基本戏剧的单元,即是全部生活的总像。
“对不起让你流泪了,虽然我不知道你说的什么。”
摄影机皆为女体。
碎片无序有些触目惊心有些细致入微有些如沐春风有些平凡感动总之简约却不简单
这个立场总让我想起《四次》虽然其实没那么厉害但最后的升华好像点醒了我一些一直没想明白这个行业的东西所以cameraman其实是知道在什么情景下应该关注哪个地方的人总觉得得有人要剪这样的一个出来毕竟现在就是postmodernism的时代
从远景的一道闪电和相机背后传来的一声惊叹两声喷嚏开始影像与人的关系才是探讨主题。从关塔那摩萨拉热窝达尔富尔到曼哈顿华盛顿和得克萨斯。从老年痴呆的母亲到陌生的波黑老太。用过去的(expired)影像片段回顾人物事件的后续。即悲悯诗意又真实可爱。
和自诩周游世界,哪怕是粉丝百万的Up主相比,纪录片摄影师才算是真正经历了世界,而不只是“景点”。好一场冒险。同时也要处理各种人间惨剧带来的PTSD。喜欢波斯尼亚奶奶到导演的阿尔茨海默亲妈,以及自己童年的圣经手抄到穆斯林祈祷的剪辑,不同文化的好人都是共情共通的。重访波斯尼亚一家人也很温馨。
KJ多年作为纪录片摄影师的经历,让她几乎走遍了全世界,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听到各种各样的故事。而这一切,都被她所持的摄像机记录下来,长年累月这些画面逐渐构成了自己生活的瞬间,最终与个人世界容易为一体,变成了无意识,有意识,下意识,逻辑联想的记忆。
在不了解影片背景的情况下,被前半段细碎私人无甚关联的片段看得非常困倦。但即便错过了很多,中途醒过来后还是被影像和流露出的诚挚情感击中。用纪录片的素材剪出来的纪录片,镜头背后持摄像机的人不再隐身,有了咳嗽、眼泪、对话甚至画面,她的一呼一吸和镜头的晃动是一体的。7/10
若雕像偉大,雕刻它時所落下的石屑也同樣偉大
我能够被平凡的事物感动,既然镜头下的人生不再私密。
透过第三只眼看待世间万物的幸福与苦难,用爱穿起一个个碎片,感染每一个观者。
她说我有时会追拍导演所不关心的内容,而今用未使用素材和一部分私家影像混剪成片,夺回话语权,虽说触动她的东西未必那么触动我。剪辑逻辑蛮清晰。周末上视新闻有个栏目专门放摄影师自己剪的不配旁白的短片,也蛮好的,摄影师都是有思考的
9.0分。那种生活的真切、明亮,无论警戒中,抑或风暴后,生与死,赢与输,独眼与强奸,最终皆将归于杜鹃花从,尘归尘,土归土,得继续笑着下去的依旧是人生,而有幸被记录下来的,混剪成了导演记录生涯的回忆录;闪电和落雪化作惊鸿一瞥,点缀着这幅看似悲恸低靡,实则美丽动人的上帝手笔。
像一段段废片再利用,一个个瞬间的无序与重组,各生出独特的意义。
意外地不错,后面有点滥情,但是也只能如此。成于期败于斯。
一个纪录片摄影师的自我修养,一个女儿与母亲的影像诉说(私影像)。
一部关于纪录片的纪录片,纪录片摄影师跟随者不同导演不同项目走遍世界看尽人间,摄影师与被摄对象的相互影响形成一篇纪录片写下的人文散文。8.2分★★★★【片中片头字幕出现的那个镜头是近期纪录片中看到的最妙镜头,然后CC碟里花絮非常棒,很值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