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之夜。让雷诺阿无巧不成书成就了影史第一部虚无主义电影,几乎可以称为现代电影真正意义上的鼻祖了。
法语侦探小说家乔治·西默农的作品改编。影片有一种怪异迷离的风格,导演本人认为他成功地营造了神秘气氛,以致观众不在意是否能看懂剧情。本片对后来的黑色电影有很大影响。戈达尔曾说该片丢失了三本胶卷,实际上是因拍摄经费告缺而放弃了原来的计划,造成剧情衔接上的跳跃。
留存的影像质量不好但不影响观众对导演的判断雷诺阿搞黑色电影也还是有两把刷子
与之后的黑色电影相比,既有相似,又有差异。相较之后黑色电影美学来源自表现主义,本片美学则是受其影响,主要却是诗意现实主义的先声,具体呈现就是黑色电影追求“黑”而“硬”,雷诺阿在这部中却是后来诗意现实主义中的朦胧暧昧,片名中的十字路口在雾气氤氲中出现,被制造出迷茫与虚无的状态,这又和当时法国局势息息相关,剧情内更是直接展现了出来,使主角心境、时下局势与悬疑气质三位一体,共同凸显出一种现代性。文本改编自侦探小说,也有了后来黑色电影套路的大体雏形,区别之处在于男主并非放逐与体制之外的人,但他的身份并未以一个公职人员标记,反而更像侦探。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女主的表现,相比之后冷艳的蛇蝎美女,可爱迷人亲密接触的设置更以柔弱的面貌呈现,当最后抽烟扬头,反差之下,魅力尽显。PS:夜戏主观追逐长镜头无比叹服。
雷诺阿13:雷诺阿式黑暗悬疑氛围
根据比利时著名侦探小说家乔治.西默农的原著改编,侦探梅格雷的扮演者是导演让.雷诺阿的哥哥。。。作为早期黑色电影原形影片之一确实具备了很多黑色电影的元素,侦探小说改编,亦正亦邪的蛇蝎美女,构图别致用光独到的摄影,以及不时透出的亡命气息。。。只是这电影似乎有残缺因此影响了剧情。。。
这个女主倒是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坏人卖弄风骚也太明显了
怎么说呢。看得出来雷诺阿有意识地在尝试新的东西,夜间摄影塑造出剪影质感的光暗对比,好几处远远的旁观者视角运用,以及内景摄影里面大量中近景里混乱的物质都很有看点。后面很多精确的事件发生调度也让人眼前一亮,算是佳片。不足的地方在片外,确实保存下来的影像太粗糙了。
雷诺阿很渣的片子之一
8.0/10。一个利用十字路口一车库作为窝藏点的匪帮卷入了因一珠宝商意外死亡而引起的风波/血案。画质高糊版,不知原版长什么样。从目前这个版本说,高水平的摄影有种朦胧的诗意美,配合大量来源不明的画外音响营造了神秘的诗意气质。但作为传统故事片故事情节讲的实在不清不楚(虽然这也契合且增强了影调),扣1.5。
打断与重组或者用deleuze的话:雷诺阿的瑕疵
7。精湛的构图,不过故事显的有些缺乏
4.5雷诺阿在一战后开始拍摄一系列的凶杀题材的现实主义电影,在有声片早期使用了大量创新的电影语法,电影中经常出现的景深镜头,同一空间中几组人物的复杂的场面调度,这都为之后伟大的《游戏规则》奠定了基础,雷诺阿对声音的使用也是极具先锋性的,大量环境音的加入时刻提醒着观众这个车来车往的十字路口背后隐藏的罪恶,而留声机等物件也也丰富了音轨,雷诺阿并没有像其他导演一样在有声片初期大量使用对白,电影中的对白反而被精简到了极致,通过精彩的摄影来衬托氛围,这让雷诺阿已经超越了时代,剧情上大量的留白可能是胶片缺失造成的,但基本也算完整闭环,女性形象出场时间很少,但却让人难以忘记,她被控制,但又努力地争取自由,在战争年代,雷诺阿在描述人性中的贪婪和邪恶的同时,也没忘记其实我们每个人在十字路口都有着选择的权利
7.2/10早期黑色电影
雷诺阿对细节的迷恋让他不会把一棵树贡献给一片森林。他不寻求原委、或者动机,摄像机的镜头永远是独眼龙上帝的视角。此片的摄像技术一流棒,从特写到全景,焦点非常自然地变幻
3.5好呆板。。
推荐去看憨豆版,这个就算了
突然想起自己看过,裸看无力╯﹏╰
镜头和声音的有趣运用在有声片早期算很别开生面了,剧情比precode时期的好莱坞更生猛,前面还挺酷,最后怎么就开始有情有义起来了。
粗躁的画质掩饰不了导演的才华,雷诺阿关于犯罪片的尝试也这么惊艳。充满了黑色诡异氛围的犯罪片,不但开了蛇蝎美人的先河,飞车追击加枪战也被后来者运用到极致。影片最后女主角在三个男人之间徘徊,镜头的调度以及构图布局尽显大师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