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间接讽刺文革造成的文化断层。
严顺开登峰造极的演技表演。各种滑稽戏电影,上影应该多拍拍嘛。以插科打诨手法,塞入各种真金白银主旋律思潮,一定很有意思。
funnyandseriousreflectionontheCRscaroncommonpeople
那个年代的喜剧片,尽管剧情简单并且有很多设定不合理的荒诞的地方,但看着真是不累,想想一个喜剧演员最后在医院里过八十大寿的样子,真是有点心酸。
现在看看还是觉得很有喜感!
#资料馆#3.5,80年代真可爱,那股朝气蓬勃的热乎劲现在是无法复制了;“混合饲料最关键的是什么?”“是混啊,混得好就可以一直混,混不好...就完蛋了!”严顺开老师延续着阿Q的赖皮劲儿,人生啊总要在某个瞬间痛改前非;夜色中淌水过河好评,重浴新生。
家里有人混吃等死总比出去浪来得好。时代还是不一样那个年代还是会要小孩有点出息。
从来没看全。
主要是喜欢严顺开,更确切地说,是喜欢严顺开的阿Q。好多好多年前喽,那个时候的电影表演痕迹太重,但是都很用心。
还不错
严扮演的阿混惟妙惟肖,是阿Q之后塑造的另一个经典角色。这部电影的舞台版看过无数次,文化考试的那场戏每次都笑得前仰后合,戏中还有大字报大辩论大鸣大放这样的台词,阿混还是满脑子文革词语
我觉得又有现实的批评教育,又有温暖的成长自省,很温馨很清新,47岁的严老爷子演活了一个二十多岁的毛头小伙子。
严顺开塑造了一个至今都存在的城市社会底层懒汉形象,在现在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事实上这些人很难有所改变。
88分钟!2013.4.4想看3/5。标记看过的第4235部电影!又差点没把“想看”改为“看过”
1984年
建立在知青情绪基础上的城市diss乡村;严顺开47岁演26岁小伙子;橘子水、麦乳精、蜂王浆;缝纫机、自行车、电风扇、电视、冰箱。剧本很工整,编剧很老练。
模仿领导讲话那段是比牛群还早吧。再过二十年,相会的时候是2001?
我最喜欢阿混说那句“陈世美”!哈潮!上海滑稽戏演员哈赞!
文革结束了,多好的长姐,多好的姐夫和奶奶,怀念严顺开,也怀念能听到徐玉兰的弄堂。现在看还不过时,这样的混子感觉是好多小时候同学的爸爸,也成为了后来身边的同龄人,以后可能还会越来越多。原来李青年轻的时候和老的时候长得一模一样,还有没有老的王桂林和嫩嫩的徐世立哈哈
社会主义大锅饭+封建社会的重男轻女,让这些被老奶奶惯坏的大孙子们把国家的大工厂给糟蹋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