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战无疑是美国历史上的大悲剧,但它不但割掉了奴隶制这颗毒瘤(虽然种族歧视的毒树依然根深叶茂),也使得合众国真正开始具备了凝聚力。从本片来看,从战地救护,到战后寻找、安葬阵亡将士的尸骨,立法建立国家公墓,人道主义精神和实践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比起“光荣与梦想”,我认为错误、挫折、失败是一个民族/国家更为宝贵的财富。
慎终追远,不光是民德归厚,也是国族意识的重塑。有没有专著研究过国共内战中对士兵遗体的识别,安葬,抚恤和追思?
其实南北战争英语叫civilwar,本质上就是一场内战,按理应当翻译成解放战争,但是为毛中国的历史书上都叫南北战争呢?没错,我党保持中立,中立。。。
都是美國的主流觀點了。中國人對死亡和戰爭的認識,就算了。
当然是因为Stark在里面配音才看的,看完觉得这个讲述内战的角度很独特,是讲内战是怎么改变美国人对“死亡”的看法,整个片子都很悲伤,Stark配的那两句从声音里就仿佛能看到他眼圈红了....而且他连配音角色都是士兵/军人,怪不得他说演<KinkyBoots>也是个转型的机会,但《醉乡民谣》里又演回去了
政权对于战死者的政策和态度直接影响到战后国家意识的塑造。从美国政府在南北战争前后的处理来看,美国的做法几近完美。先从善待自己的士兵及其亲属做起,到尽力安置南军士兵的遗体,再到国家级的纪念。美国黑人正是从南北战争开始了对美国国家意识的塑造——无论他们收到多少的歧视,黑人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都会因此而高于其他少数族裔,因为他们不止参与了国家的建设,更参与了国家的最初塑造。
这是根据哈佛大学校长、历史学家德鲁·福斯特女士的著作《这受难的国度》为蓝本拍摄的纪录片。该书以死亡为视角探讨了美国内战,获得了美国史研究领域最高奖班克罗夫特奖。该纪录片导演RicBurns同时也指导了《安塞尔·亚当斯》一片。力荐。
很是感动,词选得真好
挺不虚此行的,挺入殓师的。
平静悲伤,soundtrack满分
昨天在Quora看到一个问题,怎么看待南方人爱挥舞邦联旗?有个答主避开谈论邦联旗和种族主义的关系,换了个角度说:南方人认为邦联旗代表了他们的荣耀,想想挺悲哀的,南方有着这么长的历史,竟然要把一段叛国史当作荣耀。
不能说是电影吧,是pbs的documentaryseries。StarkSandsnarrate了一部分,一听就听出来了。极其depressing.以及标题写错了,是DeathandtheCivilWar,没有For。剧情简介也完全对不上号,明显是搞错了。
根据哈佛大学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的书改编的纪录片,书我就不在这儿说了,可以去看我的书评。我唯一想说的,我觉得在这个标题下唯一需要说的是:美国内战阵亡六十万人,但总有些人忘记其中三十万是为解放人类牺牲的,另外三十万人是为保持奴隶制度而死的。为什么标题翻译成了南北战争,而不是原文所写的美国内战,更进一步,出于道德和良知的考量,不是应该叫做解放人类之战和废除奴隶制之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