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路边野餐之后的阿彼察邦风泛滥吗……长镜头和日常通灵,文本其实挺有灵气的,摄制水平需要提高,声音做得实在太难受了。最后的眼球绮谭不是很配啊
不好意思,看得我心头火起,我为什么耗费50分钟看这个片子?
没有任何足以凝视的东西时能不能别把每个镜头都拍得那么臭长啊...我晕了
观念先行,情绪堆积的产物。听导演讲,抑制其实是心理学上的“返回抑制”概念,她要表达的是很个人化的东西,对失去的感怀。我认为这个切入点是极好的,个人情绪很容易触发好作品,因为情绪都是有共通性的。但作为电影表达,一定要把私密情感提炼出来,经过深度思考之后再着手拍摄,即使是小众的电影也绝对不应当是混乱情绪的模糊展示。确实会有点失望。尤其是镜头语言的运用,画框内固定镜头的处理很粗糙,印象很深的是随着主人公下台阶的那个镜头,听郑导说,这个镜头是主观镜头,应当给人镜头后有一双眼睛的感觉,但这双眼睛并没有隐藏在镜头后,反而会给人眩晕感。电影人的态度很重要,但是,莫把迎合当个性,态度才会有真正漂亮的呈现。比如贾樟柯。
3.5轮转镜头想起了去年的Cocote,又贴轮回世事时变换,日常中突来的鬼魂一刻。听见有说太像阿彼察邦,可这个又太可爱了,将鬼气都换作人味儿了,包着金元宝闲闲讲纪念堂笑话那种,就是结尾竖笛欢乐颂那样的,隐隐伤感又似有欢欣。片尾曲喜欢的!
好难看垃圾镜头转场景生硬破碎光没打好梦境拍的很差没有做梦感觉声音从头到尾都出戏这声音棚里配的吗这么鸡儿“带感”
一个超现实的点子,但是影像太学生作品了,空间自始至终交代的都不清楚,看到最后竟然会模糊死者人数,这无疑很失败了。
宛如默片,侯孝贤+阿彼察邦的路子,拍死亡、拍代沟、拍压抑、拍成长。
我日,讲了一个夏天的故事。。。一个睡着了又醒醒了又睡着的故事。。。可是你做梦归做梦,梦里头有那么清晰可见的场景么?哪像做梦么?影像呢?影像神奇的作用呢?1月5日于正佳4楼1200bookshop内。
怎么看出点杨福东《竹林七贤》的感觉
三三姐姐你好除了片尾曲本片你还记得什么
方言也罢,现实中的死人回转也罢,都成为模版化的语言。
#first放映#是导演思考的太深刻了还是太肤浅了?好多地方看不懂钟表、影子、爷爷/修理工、梦境or现实、但非常的不吸引人让人犯困忍不住从一数到两百多看了一会儿又从一数到三百多最后实在受不了开始玩手机终于结束了我哭了
阿彼察邦,不太对神秘主义感冒
很有诗意的悼亡题材。对故去的亲人的思念可能只是一种淡淡的情绪,但是确能弥漫开来,填满整个屋子,直到占据你的梦境。缺点是作为短片略冗长,节奏太慢,制作上有些粗糙。
糟糕的运镜,大白话的台词,作者想像贝拉.塔法一样尝试着长镜头撕扯着演员的表演和摄影机的调度,但是显然没学到家,观影之时味同嚼蜡无聊至极
不懂为啥要拍50分钟,但有华彩的片段
沉闷到爆炸,把20分钟拍成50多分钟。
眼球绮谭!
想法挺好,但没有灵气,肯定会沉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