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半。再一次探讨爱情与物质条件之间的关系、面对诱惑时人的错误选择会带来的严重后果。追求沉甸甸的高浓度的感情和有条件的瞻前顾后的有杂质的感情必定失之交臂。每一次成熟都是复杂化的叠加。结尾很震撼,玩到最后是自毁~~
补,炸镖与飞弹
炸弹与飞镖,蒙太奇
再普通不过的男女,再现实不过的爱情...男主实在是渣男...PS.结尾太震撼,又呼应开头,又是很好的隐喻
bd
你必须扼杀这份爱
通过镜头运动和剪辑创造的节奏,摇滚气质的人性挽歌。年轻的他们之间没有爱情的容身之所,所有期待与痛苦都只一闪而过,物质似乎并非问题的根源。信仰不是答案。影片本身就像一场必须穿过泥沼的叛逃,无意义的自我毁灭。
9.飞镖和炸弹
作为植入的美国与苏联的航空竞争是重要的隐喻线索,手持运镜的流动性和随时的推拉聚焦非常娴熟,印象深刻。
问,靠什么谋生?答,跟备考的学生讲书中的情节以及带小孩子散步。也即,不被金钱摆布的人才有机会一窥自己灵魂的质地,“进行自主与自由的练习”。如果要依靠工作才可以活下去,便不得不接受金钱制订的规则,毕竟,供养爱情的房子、车子和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金钱,当一个人问出“为什么”,便要为“为什么”提供答案,真正灵魂的工程师是教人不去问“为什么”:比如爱情为什么需要充沛的物质的补给,问出问题的时候也便远离了爱情。而金钱的来源决定了这场爱情的走向,安杰伊以为两个人非要有钱买套房子才可以在一起,但玛格达则认为车子可以不买,至于房子,也不是非买不可。或许也受齐齐亚所影响,“父亲那位过份年轻的女朋友”认为:你父亲或许在床上表现不佳,但我并没准备离开他,我们的关系不会受“性”的左右。两个女人追求的都是很高浓度的爱情。
七几年的片子,这么大胆的剪辑和叙事,显得比当今很多电影都更有创造力和前卫。
波兰新浪潮,东欧青年的颓废与真实。结尾的爆炸类似于索拉纳斯《云》里的坍塌,情绪的可视化,不断的闪回也是这种情绪表达的手段之一。两条线并行,情侣/人狗的关系如出一辙。更为吸引人的还是东欧青年们的日常生活,忧郁,真实,自由,短发女主很有魅力。大变焦、纪录片、长镜头的拍法比较好看。
1、开头月台上的广播提到了格但斯克。搜了一下,波兰波美拉尼亚省的省会。2、阿波罗的第十五次任务,指挥官是大卫斯科特。一辆叫漫游者的电动月球车。
相比人狗的對照,心裡描寫的插幀更有趣
爱情工作为什么70年代的爱情篇:事儿还是那么个事儿、却一点也不俗套。片段式的剪辑。罗密欧和狗。我也不想谈要供养车子房子的爱情。好没劲
《爱情的终结》开篇的接站,结尾的分手。女孩在医院的工作。最后在狗身上绑的炸弹,终将自取灭亡……
女演员,长的像个没有长开的小孩,演的其实还行,这一点蛮特别的
倒计时...alltoashes彻底的毁灭有种美的存在
波兰6、70年代某种困窘下的放浪与崩解。全片长焦迷恋。男人与狗的平行段落插加太刻意。
送狗上天,俺们就留在四四方方的盒子里等着阳痿(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