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趣的样本。没出国门之前,不知道这么多人存在着身份认同的困境。现在觉得海外华人基本都需要去处理这个问题,自身的“中国性”和“去中国性”。罗彩云更在一个特殊的语境中长大,对于当下香港人,恐怕是一个最大的启发。不论你除了肉身已经完全地马来化,但血缘依旧导向了你对华人文化的认同和回归。一个很有力的文本,去剖解马来社会的多种族中身份认同和相处的问题。最后那段“月光光,沉死个红罗番鬼仔”……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虽然是一部马来西亚爱国电影,但还是令人感到情真意切。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難得馬來西亞劇情拍得好也演得好。
没想到这么好哭,家人的伤害最难愈合,却也最能给予。索菲亚有两个爱她的妈妈,但自己的身份认同还是会别扭。也算是困境吗?里面都太有特色了,长得也很像角色。华人妈妈好眼熟不知道还演了什么的,不过为啥马来家庭只有一个老婆和一个(真)女儿?而且明明最大的过错是华人爸爸,而不是孩子和母亲啊!究其一生都在回望。
家人的伤害呢,永远是最深最难好起来的。
很温馨,马来西亚电影很少看,蛮有趣。YouTube可看。
非常好的片子,很真实,很感人,我这个从来不看亲情片的人都觉得很感动
马来西亚的温情片,虽然我看了是感动不起来,剧情算是很老套的寻找被卖掉的孩子故事,虽然现实中很多事情不像影片中那么美好,尤其是被马来西亚政客搞砸的各种种族事件
目前看了一小片段,让我看见了是枝裕和《如父如子》的影子,但《当时明月在》探讨了更多马来西亚人的自我认同。虽然马来西亚电视电影落后了其他国家数十年,但正是这些慢慢起步,正经地还原马来西亚环境的电影,让我对这个国家的电影发展越来越有信心。
“做马来西亚华人很忙的啊!要学很多东西的”,秀敏学马来语的时候真让人感受到了语言的力量。
了解马来多元文化很好的教材。
最受不了亲情片,催泪
3
就,如果是传统语境的话,瞬间就变成“大妈被迫学习主体民族语言”的叙事了,然而背景是马来西亚,于是就完全不会有这种assumption,就可以非常开心地看这样一个故事,就,很少会有这种机会呢。
好作品(2019年10月看)
看完才发现,中文名字“明月当时在”后面接的竟然是“曾照彩云归”,女主的名字和她的故事就这样嵌在其中。影片中时不时出现的谚语、儿歌元素,让这部片子处处隐藏着文化的彩蛋,很惊喜。
非常感人
想看
马来华人的寻亲故事与身份认同。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