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瀛的意大利风得到了施展,短片集式的集锦片段,有意为之的剪辑跳帧,剧本随意拍得即兴,镜头感很强,把京城的精气神儿拍的活灵活现~
6/10。都市症候在于孤独个体与城市的陌生,德子醒来走进公园,晨练的老人在德子的视野中陌生而变形,正如德子用陌生的眼光打量着喧嚣迷乱的都市,老外云集的酒席狂欢重创了德子的精神世界,这里有相亲节目的主持人也有傍上老外的陪酒女,婚姻的神圣和威严被撒旦式的诱惑瓦解,景深镜头前德子扑地呕吐,中景人工灯光下妹子的手舞足蹈和德子的痛苦,表明他被社会抛弃、寻找自己地位(被赶出酒店)的残酷命运。如果德子叫付不起车钱的农民工父子脱光衣服又于心不忍,意味着道德意识尚存,那么结尾女孩哼完歌问开车的德子失恋过没时抓拍到卡车的农民工,则有同病相怜的思索,他们付出许多只为在都市角落安一个家,回到开头毫无眼神交流地拍结婚照,他累了没等情感的酝酿就主动寻求完整(家)。快速焦躁的跳切、自然光和跟拍产生的密集信息流动真吃不消。
后三分之一放弃了故事,变成了世纪之交的帝都风情画。出租车司机也得猛踩油门,否则曾经的金钱梦必然破灭。影片以东大桥五岔路口的车水马龙开始,彼时的望京新城还像个大工地,脚手架森林方兴未艾。德子遇上6个姑娘,前后视角均都有反差不同。流行曲是不错的情怀标签,但也阻碍了情感的深化。
过猛
更喜欢“民警故事”,不过该片对大众更容易接受,忠实记录2000年的北京,借用出租车司机这一职业的便利,在德西卡的语言里混入了马丁的叙事。
对北京当地出租车司机、东北服务员、河南打工妹、知识分子二代、叛逆小蜜的刻画特别脸谱化,现在看会显得比较虚假。只拍符号,不拍人,有点经不起时间考验。
曾几何时,这是我想要拍的电影...
扔菜婆媳斗,窄屋合家欢,翻窗吸尘器,群架古惑仔;无政府的士大会,夜舞,风筝……离婚开场,婚纱照结束,生活越过越绝望,“师傅,你失过恋吗?”
电影感很好,纪录式跟拍,财富焦虑,婚姻不合,职业动荡,地产兴起,工地中国,民工遍地,一片热腾腾,乱麻麻。67分钟版本删了公园征婚,以及餐厅等戏份。
阶层的坠落,出租测司机以出租车为身份象征,从猎艳到回归底层,一分错位的身份想象终于在轰轰烈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中被洗刷现形。阶层分化与坠落的实际,伴随着不断整修改造的北京街道、声色犬马的社交场合以及寓示躁动现实的摇滚,刺激着坠落中的出租车司机,也刺激着每个坠落的个体。宁瀛的电影是真正的现实主义。
很多地方纪实感很强,剪辑略逊,但瑕不掩瑜,一部好片子。
宁瀛的”北京三部曲“从故事到风貌,都是足以为北京世纪末的10年树碑立传的作品。新世纪的北京,变化更大,却再也找不到足以彰显这座城市性格的电影作品。
摄影、剪辑生猛流畅,还有敏锐的嗅觉。
中国版出租车司机,里面女性关怀更多,原来是宁瀛的作品
3.5;其实很新浪潮——漫游的、动态街头掠影(非常动人而真实的城市写意画),犹疑的、不安的感情逡巡,未明的前景目标,在生活洪流中迷茫而不知所终的跌跌撞撞,情节被打碎稀释在一个个剪辑勾勒概括过的片段里;小人物的放弃与选择在时代的发展与变迁面前,似乎微小到不可见。余皑磊真的很适合演小人物啊。
真实的城市和真实的人
4-上世纪末京城众生相,路过一个出租车司机的情感世界。阶级梗,苦逼心。散而不乱,宁瀛的新现实主义有欧陆的影子。配的电子乐混搭各路电台新闻,很能呈现浮躁时代下奔腾的情绪暗流。流星,野花,入画有共鸣。当然,还有反光镜和姜昕。refreshing&remarkable
王菲的歌~
北京版出租汽车司机。宁瀛的《北京三部曲》都很好,可惜没得到应有的重视。
崔子恩登场太震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