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爱了,的确有很多蔡邦科斯塔的影子,但实在太被这种近乎于偏执的几何美学吸引了。令人称奇沉醉的景别构图和装置陈列,每一幕都如生命的缩影,元素丰富又韵味悠长。个人的历史已被写定,余生被不可扭转的惯性拖拽前行,水中望月,竹篮打水,雕塑的眼里有光,将死的心仍在跳动。
科斯塔与蔡明亮在西贡一次略显拘谨的裸体会面。全片0.5倍速播放应该就对了。
导演创作了一个房子,去掉家具衣物,拥有不同背景的人和动物住在里面,每日做饭过着最低限度的生活。片子就是执行了一个导演的概念,在角色身上加入了一点移工背景,借用阿彼察邦式慢电影的方式来讲四女一男的状态,强扭成装置艺术一样的构图和表演,优点仅限于导演创作上的想法吧。
线上电影节的存在反倒让观众有了自主权,可以随心意决定以什么方式观看这种摆尽姿态无滋无味的装置电影。
前段的“Taste”是在空间中溢出,后段的“Taste”则愈加将空间排挤,于是越来越令人讨厌的摆弄和迎合感,让强烈的形式也失去根基,本质上不尊重时间与空间,仅又是一部影展“Taste”定做。
蔡明亮和科斯塔有生命,这里只有死物。
这样装置化的奇观,这样把运动-影像简化为精致丙烯连环画的“艺术”电影,最终有没有满足欧洲纳税人的Taste呢?Taste(趣味)当然是特别重要的东西,但只剩下贫瘠taste的电影又是尤为可怜的。
精壮年轻的非洲男性生育象征的中老年丰乳女性宗族和繁殖本能的群体构成形式不新象征多而空洞东南亚人站到白人立场上的审视偏见??
PedroCosta式的光影迷宮
有些抽象的方式,更适合表达最基础或者最宏观的概念。如果形式不能更好的帮助内容,这种形式又不够引人入胜,一般我会把这类作品归到“为艺术而艺术”的行列。
柏林电影节第一天最享受的电影,视觉从构图到色彩都太舒服了,WildBunch真是有眼光,处女作就这么有才华,未来不可限量。
#71stBerlinale#奇遇-评审团奖。wildbunch的片子+法国世界电影基金/柏林世界电影基金/都灵实验室。慢电影,混在越南贫民窟的被足球队解雇的尼日利亚黑人与四个越南中老年妇女的全裸混居play。在拍得极度概念化(人跟畜生没啥区别,但是直截了当地把概念怼到观众脸上……),然而就这点概念拍15分钟就行了……不知道这是什么奇怪的贫民窟、裸体或者黑人阳具fetish……“具有毕赣和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的富有宗教幻觉的传统”,额,毕赣看了估计要骂人……
#Berlinale71Encounters#不是来看一群裸男裸女做饭的哈,什么taste哦,呸!
味:徒有其表,索然无味
9。装置LeBao首作(37’_69’)//‘’Afearlesslyclearcomposedandchoreographicabstractionofsocialrelations,usingveryconcretebuildingblocks-slumarchitecture,footballrules,cooking,theweightofhumanbodies-toconstructafieldoftensions,asstableasitisnervous,betweenatypeofasceticemancipationanddystopicregression.‘’
3已删
糅合了象征主义、贫穷剥削、种族与身体奇观,炮制出一部模仿蔡明亮或阿彼察邦风格的美术馆装置作品。叙事和表演都不及格,又是一位全盘接受西方美学思维,而放弃传统民族意识的亚非拉新锐导演。
太不灵动了,满满的影展生硬感,艺指不错
【2.0】
两星半。一个因伤被抛弃的尼日利亚足球运动员,四个有着不平过往的中老年越南女性,衣不遮体的原始化生活成为他们的心灵避风港。接近于佩德罗·科斯塔和阿彼察邦交叉的影像风格,层次感和立意深度则差距较大。整体还是陷入了表层的人物与场景放置,并没有产生应有的协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