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美食片能放弃加情怀,美食足矣不用主题拔高。
完了,又开始煽情路线了,好好拍点夜宵就这么难吗
第一季时,他们在温州某个小区里面选了个水煮虾姑,令许多温州网友愤愤不平!直到第二季看了导演花絮专辑,终于理解这个节目选菜选品为什么会这么瞎了,几个年轻小伙子和小姑娘照着大众点评找吃的?这能不瞎么?!你们好歹找一下当地的美食学者和美食专家吧,人家在本地生活了几十年,对本地宵夜总还是有了解的吧,多参考一下专家意见嘛!哪怕做个街头访问,采访100个本地人,最好吃的本地宵夜也就问出来了。在拍第三季时,拜托别再照着大众点评找吃的了,那不足以代表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
人间烟火气。
就那么回事吧
第二季更加有人情味了,好棒啊。🥰
美食是好美食,但能不能不要再加入煽情了
小又短331
没有娴熟华丽的旁白,只有老板和客人的朴实的语言(当然不是没有艺术加工)这一点我还挺喜欢的,很亲切,听到了普通人和小城市的声音。聪慧、勤劳、乐观、坚强的普通人多好啊。有些小店的理念其实走在国际前沿,比如做猪鼻子和猪尾巴的烧烤摊,是真正的nosetotailcooking(从鼻子吃到尾巴,不浪费动物身上的任何部位的料理哲学),自己养兔子的兔肉店不就是Farm-to-Table(农场到餐桌,食材来自特定供应商,不经过任何中间商的料理潮流)。
每次发现新的美食纪录片,只要不特别拉跨,还是会倍感满足。算是忙了一天的调剂,晚上床上一躺,和另一半一起看,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特色味道,尽管吃不到,精神上却格外满足。有食欲,就代表对生活还充满希望。这一季的人情味儿更足,至于宵夜本身是不是那么惊艳或者一定要多好吃,也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觉得特别好,做出了区别于早餐的故事,窥见了厨师江湖,牧民进城,各种不同的故事
想吃那个烤猪鼻子+猪尾巴
这一季充满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刺点啊,比如因为员工吃剩菜而发明存菜券的内蒙烧烤,姐俩一人开一天的海鲜,我就是我是北门不一样的焰火,甚至以冲突开场的那集也很有趣。然后幕后花絮太好看了。
推荐的店点评分都挺低啊很少上4的,环境评价都很一般,找路边摊也得注意环境吧,毕竟卫生是首位,煽情环节少点吧真的美食节目怎么总在这上面做文章。。
其实品质和第一季差不多,但看多了就比较腻一些了。
宜昌那哥们儿还是做自己吧,何苦整那些没用的。
这个竟然是在我开始看书放弃电视之前看完了。
太短,不搞煽情的套路想拍的更丰富一些确实太难。
想起在家的时候半夜趁爸妈睡着偷跑出去吃螺蛳粉喝凉茶的光景了,哎…….
不仅宵夜有滋有味,更重要的是采访到了美食背后的人情味,每集长度恰到好处,不啰嗦有灵魂,开头那个像关灯后的夜景转换,还有片尾那句“来吧朋友,忙了一天了吃点吧”大厂消失后迷惘中求生存的职工,小地方安定平和向往田园生活的农民,融入但又有自身保留的华侨少数民族..呼市那个铁帽烧烤老板,一定会去光顾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