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旧社会就是不好,没见过男人,做个春梦还能把自己相思抑郁死。
不必纠结京昆还是苏昆,北派还是南派。沈老师说,有京白苏白湘白等等,正是它曾是全国性剧种的证明…更何况,大师这个身段儿,举手投足都迷死人了…真恨那时录音和影像技术不能更清晰!看得我都要哭了QAQ
对《牡丹亭》的初识源于《在梅边》那首歌,而后就是高中语文节选,再然后就是白先勇的青春版,再再然后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经历了这段循环往复之后,还是觉得那是一个不亚于梁祝,白蛇,宝黛的青春爱情传奇,比肩甚至都盖过罗朱的存在。但是,一定要说但是,怎么这一版看得我如此不堪,难道是我太龌蹉了?“姐姐,咱一片闲情,爱煞你哩。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口松,衣带宽,袖稍儿揾着牙儿苫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恨不得肉儿般和你团成片。也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这一段唱白羞得我啊~春梦还野合~
梅兰芳饰的杜丽娘眼波流转,声如莺哝。感觉国内六十年代的电影美术比现在的靠谱……
没有字幕,说真的不怕笑,我很难听懂;幸好对这个故事本身不陌生,否则要抓瞎。幸好美还是能感受到的,言慧珠太秀丽;而化着大浓妆,六旬的梅兰芳看着也就三十多吧,关键是身段、是眼神,怀疑生活中的他是否也已习惯女性化?不错的舞台设计;集体舞略搞笑,但也挺有趣。
古代文学史课上看的,非常经典。老爷子说你们不必看身段,光听唱腔就行,但是我觉得即便到了这个年纪,梅兰芳的身段和唱腔也是没得比的。
17分钟弃。书中的画像,来到电影中,总不免染上许多未有的元素,比如眼神转动中透出细微的层次的不满与谨小慎微。进入社会若干年,我以为自己很喜欢戏剧戏曲了,但是,本质上,它携带的和缓还是不适合热血青年,为黑暗人性提供着藏匿也代表了僵化、固化的利益形式,缺乏活力。
王扶林的《红楼梦》与张继青的《牡丹亭》是一组,谢铁骊的《红楼梦》与梅兰芳的《游园惊梦》是一组,李少红的《红楼梦》与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是一组。
好戏的恒久在于,纵然桥段老旧,还能品出青春的滋味;妙音的意趣在于,你可以听不懂曲词,却还分明感到唇齿幽香。梅大师的《游园惊梦》即是如此。#资料馆留影#
春香你太抢镜了。。柳梦梅老师要不要这么猥琐呀。。。。。尺度好大。。(⊙o⊙)
十七年戏曲,牡丹亭
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经典。
精简了念白,紧凑许多,加写了花神桥段,编舞表演俱佳。
没字幕,咱们馆也是够了,本来还觉得旁边人一直看手机上的唱词挺讨厌,后来我也扭头看了起来……
电影形式还是差了点。
梅氏唱腔好听,表演不过分。昆曲小生太刺耳。
昆大班的花神呀
不知看过多少遍了,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大花神,为此我去学了昆腔老生。
梅兰芳风韵犹存。个个演出来都是一辈子的工夫。改编的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