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edwardfurlong的脑残粉,这个片子简直太爱了,颜值太高了。剧情其实挺不错的,很反应社会人的心理。
还行,看看还行,也没特别有意思的东西..如果不看标题.我还真想不到是WATERS先生拍的...有点失望哇..
派克是个拍客,因随手拍而成名却差点被毁了生活,关于现代艺术,让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发胶》之外,又一部发生在巴尔的摩的轻喜剧,镜头下的众生相,对于出名的渴求,嬉笑讽刺。21岁的爱德华·福隆简直就是弱冠版的阿兰德龙,18岁的克里斯蒂娜·里奇娃娃脸却透着古怪精灵。
沃特斯的喜剧是拍给解人的良药。懂得他的语汇,再糟糕的日子也会被他驱散。他不再把炮口对准巴尔的摩的中产阶级,而是瞄准了纽约艺术圈子。笑到泪涕横流啊!关于拍摄与被拍摄,艺术与对象,艺术家与艺术消费者,少有精彩过这出戏的。这样的喜剧,其根基不在露骨低俗的性场面,而在手术刀似的精准认识。
迅雷3.5magnet:?xt=urn:btih:B2EF6B01F4580198218B282B7CE1732509C86C4C&dn=Pecker-1998-vLtrz-cf-英字http://dwz.cn/26x8Fo原声https://dou.bz/3k4uMd
Waters想尽量正常结果是非常无聊🥱
玩死现代艺术。台词真好。ed太美太美了。
我太喜欢这部影片了。以少年人的视角捕捉世界的动态,尽管有着些许咸荤的素材,但完全不影响这种观察视角自带的纯净。影片的剧情,一夜成名令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对故乡小城始终抱有浓厚却不沉重的乡愁,大概是承载了导演本人某些成长经历的某种投射。早年间以离经叛道成名的作者本人,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总算也展示了内心最温柔的眷恋。依然保留着过往作品惯有的讽刺口吻,却已是收起了锋芒,显得十分温和。不再是那种将一切狠狠撕碎摆在面前的血性表达,关键词换成了和解与回归。整个人都温柔沉静下来了,非常美好。
SoJohnWaters,SoBaltimore!!!他的粉红色火烈鸟班底演员都老了啊
爱德华•福隆太萌了
什么东西。。。。。
爱德华福朗是个小甜心!
ineedtoseesomegayidoryoureoutofhere.
JW原创性挺强的
一个攞景的少年>o<港译名总是令我拍晒大比,哈哈。整出电影风格就是pecker的性格--我开心就得啦
伊太不适合喜剧了
Thisissoweird,funny,warmandironic.LOVEIT!
作为喜剧片全程毫无笑点,讽刺有但不多,艺术无非是观察与被观察,克里斯蒂娜里奇的角色很可爱
小时候最喜欢Furlong了因为长的像阿兰德龙
游走在“在讲什么玩意?拍这个出来纯粹浪费胶片”和“好像有点道理,这是讽刺吧?这一定是在讽刺”两种感觉之间的一部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