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无疑是中国最出色的纪录片导演之一,他的影像堪比记者的深度报道+学者的田野调查,而他是学机械制造专业的。有幸见到本人,发现其思路奇快,表述清晰,又进退自如。他说,原本想蹲点一年年拍下去看城市化进程,第一部拍接待大厅,第二部涉及更广一点,下一部准备拍警察了。但是局里看着觉得不是他们想要的感觉了,计划只能终止。第一部的关键词是救助站,而第二部是拘留,比第一部的批判反思力度大,很多在车站卖小板凳的都被抓进去关几个小时,以至于有老头对(可能穿了制服的)摄影师说,你拍我可以,求求你别抓我。画外摄影师直接问警察:抓进来人很多,判断哪些需要拘留的标准是什么?警察说很难,别拍了。过年值班的警察们把名牌拼成一个“草”字以示怨言,看守人直言看多了消磨同理心……在第一部对众生百态的呈现后,第二部敲打出无数缝隙。
买烤馕的在车站外边卖开不了张,被警察抓进局子,反倒在警局里卖了不少。被抓了也不是什么坏事。小商贩都轻车熟路,犯的事够不上拘留,权当进屋里歇歇脚。片子里那个号称能杜绝黄牛倒票、治理城市拥堵的大仙应该去参加一下今年的世界哲学大会,不去可惜了
真正的形形色色啊再没有比这个社会更深刻的黑色幽默了
有意思的是1可以在b站观看,2你可就不能在b站找到了,因为里面有一位老人的言论实在太超纲了,他虽然思想太迂腐保守了点,不过话糙理不糙,他看见了中国的变化,以及变化给自己带来的影响。说句实话,我们都一直在往前看的,卷啊,跑啊,努力啊,我们没人发现有很多人摔倒啦,跑不动啦,我们把他们落下了,不管他们死活了,我们自己都在焦虑中狂奔呢?
带喜羊羊手套的拉车大叔看见民警主动上去问同是违法为啥不抓我
对于明确表示不愿意被公开的当事者,为什么不打马赛克?
和《差馆1》一样精彩。最后有十分经典的一幕:卖矿泉水的大妈一边哭喊着,一边被警察拖上警车。旁边那个醉汉(自称是部队的)对警察说:能不能也拘留我啊,我都闹事了你都不拘留,我都袭击你们110了。警察却一直把他往边上推,说你坐着你坐着…
手一抖把第一部广播删了。害。两部合起来看吧,还是挺多内容的。卖烤饼凳子矿泉水开心果的,推销专利的宇宙第一秀才,自杀的闹事的,以及一要钱居然大家纷纷解囊的……没有人比其他人更如意,我们都垂下头去。
差馆第二年,众生相变得更荒唐了。还该写什么底层呢?什么都在这了。坑蒙拐骗,巧取豪夺,贫穷与窘迫给他们带来的,是一种笑嘻嘻的厚颜无耻,与一种气昂昂的横行霸道。有些人事真的好笑,但笑得发酸。那些过年无法团聚的警察,被加大了排班,只是为了应对变本加厉的胡搅蛮缠而已。拼出的那个“草”,解气。@虞社
民生苦,警察也苦。
要饭的要钱的要住的要闹的,鱼蛇混杂,胡搅蛮缠,坑蒙拐骗,还是这么生猛。众生皆苦,基层警察也累。一直在想,这几年经济上去了,可这做人的品性,咋还是这样?8.5
1.其实觉得这个纪录片不好看。可能真的是见多了也就没有同情了。2.群光门口的乞丐和逛群光的土豪们,社会就这样。3.别尼玛相信神马共同富裕,先富带后富。4.不过还是超级喜欢周浩!
片长比第一部长了些,内容相对深入了些,观察的细节也更多了。里面好多人其实蛮可爱的,比如那个安徽凤阳卖开心果的女子,一边委屈还一边笑,讨生活时的各种复杂情感都融合在一起了,让人感到莫名的荒诞和无奈。
相对于第一部来说,本片没有任何突破,只是换了个时间,换了一群来来往往的人。不过,仍然有趣,仍然让人若有所思,仍然是一部具有亲和力的作品。
蠻感動的。小時候我的印象裡警察是暴力的,我情願去找小賣部的阿姨求助,也不願意靠近派出所。可能真槍實彈保衛押車的武警看的太多,以及當地死刑槍決的街頭秘聞,覺得派出所裡面一定正在槍戰或者殺人。。。片子里的百姓卻很信賴民警,簡直過度依賴民警到了一種嘮家常的程度。或許他們是唯一有可能跟自己產生社會關係的群體吧。
富人都是相似的,穷人各有各的不幸。对于拍摄者不愿意透露的细节,导演能保持一定距离,并且应该有自己判断是否取舍。有的保留其实促成了创作本身,但是一味的猎奇进入是一种破坏。“我们毛时代过来的人不会做坏事的”。
还是局外人视角,拍摄了派出所里主要是小贩与警察的种种冲突与较量,底层人物的众生相淋漓尽致,不过依旧是结构松散,主题混沌,还是开放性表述,希望观众见仁见智吧
如果哪位豆友有片中那位秀才的联系方式,请豆油我,谢谢。
太阳照常升不起就把烤饼当太阳贩卖吧
最后三分钟升华。你们今天是因为什么被抓进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