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兔”逼格比七十年前的皇军差多了。情节比较冗长,前面一段先是家乡美,然后是昭和兔杂在将官桃太郎带领下解放了马鲁古群岛,修机场,教当地土人五十音歌,最后伞兵空降打败英米鬼畜,后者操着口吃英音无条件投降。中间一段马鲁古历史的剪影动画有点意思。b站生肉www.bilibili.com/video/av1491735/
宣扬臭不要脸的殖民主义和军国主义。故事分三段:1,小动物们冒险抢救为了捞军帽落河的伙伴;2,到某东南亚回教国家帮助当地人学日文,砍人家木头;3,桃太郎跳伞打败欺压当地人的美国殖民者,兵锋直指华盛顿!洋人头上都被画了魔鬼之角。画风活泼流畅,与当时的日本电影一样受美国影响甚大,吊诡。
首帧就在免责字卡提示:时代产物、战时信仰、有别今天、巴拉巴拉……最后一句,“此片不代表日本动画和松竹立场,却会以原始内容完整呈现,因为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将无异于假装那段历史并不存在。”
比我们的《铁扇公主》晚了几年,主角都是猴子,但是这部从人设、场景到故事明显要低幼很多(猴子好丑,桃太郎好像小金胖),剧情比较无聊
虽说是主题是为军国主义摇旗,但作为日本第一部长篇动画,人物动作表情表达之精湛,镜头语言叙述之娴熟流畅不得不为之折服,风格上虽仍流于向迪斯尼模仿的痕迹,但很多日本动画日后的风格已初现端倪,如剧情的细腻和复杂、强调故事叙述本身等。
被五十音歌洗脑了…战时意识形态的确难受,制作叹为观止,最逗的是美帝敌军的表现方式,大力水手也乱入了哈哈
画工太好了。可是对比一下日军的暴行,恕我只能打一星。还是要感慨一下战争对人性的异化,谁能想到看似如此爱好和平的日本人,会做出那么多残忍的事情呢。
豆瓣的双标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意志的胜利》就是艺术,这个就是洗脑,笑死我了
公映时离战败只剩五个月了,日本的孩子们(有机会去电影院的话)还得继续接受套了个迪士尼皮的虚伪宣传。
propaganda神作啊
这部在电影史、动画史甚至是文化历史上都可以算作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研究例子★★☆
诞生于二战的最后一年,在战况恶化的艰难条件下能完成日本动画史上第一部长片算是很不容易了,很多人参与了制作,在桃太郎海鹰的小试牛刀后,本片是真正的集大成之作。除了歌颂战争,提高战斗意志这些国策内容,也有一些抒情的成份,考虑到时代和环境所迫这些地方可以理解。
比较惊人的地方是这部非常写实主义的风格跟当时好莱坞迪士尼甚至中国的动画都极为不同有很深的现实考量(包括喂小鸟海军航空兵跟弟弟的对话)甚至有历史记录的意义其中不少写意画面如飘扬的鲤鱼旗纷飞的蒲公英追军帽都带有战时日本电影的镜头审美趣味也呈现了一种主流的战时心态而日本人的动物化似乎在表达大和民族的“自然”与“纯真”包括太平洋岛民对日军支持日军对岛民的教育这种极浓厚的意识形态洗脑宣传而白人到来的段落采用倒叙与剪影动画//类摄影风格的军用物品描画为后来机甲的写实风格奠定基础
和那兔一个鸟样
好软。不愧是海军省赞助的,帧数真高,無駄に動きまくってるなww
为什么我记忆里是彩色的
大冢英志对手冢治虫的历史定位之一:受到《桃太郎海之神兵》影响的手冢,画了一个让符号式漫画角色流血且死亡的漫画,这种微妙的身体性奠定了战后日本漫画的性质。而本作原本的创作意图,日本人和他的“友人”以符号性角色登场,无非为了显示他们所谓“正义凛然”“友爱和睦”的单纯,而美国人却是极尽写实的丑姿。如今看来,恰如那些流血的符号性身体一样,这种带有宣传目的性的创作,这些不同的身体让邪恶本源在错位中浮出历史的水面。或许,如今《在这世界的角落》那种难以察觉年龄增长的漫画人物,也正是借用了这种表面无害的身体,展现这些他们如何在宏大历史与社会系统中渐渐错位,最终亲手撕毁自己的日常。
呵呵。
...这也有...?
充满鲜花的世界到底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