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在自己的社区。上街就是成功,与城市历史、居民结构、区域分布密切相关
72/100空间斗争,也是“五月精神”。临近结尾时收音筒的影子在路边扫过,好像在听街道的低吟,没人问过那些树的意见。街头放映by复印info&jamming
政府最终对付抗议群众的办法是在广场竖起高墙,“足够高,也会十分坚固”。最难过是看到一颗颗大树被砍倒在地,寂静的轰鸣。想起很早就来村里住的朋友在聚餐上带着酒意说“等山里的树砍完我们就离开”。这几个月又有很多树消失。音乐好听,喧嚣的生命力,真羡慕可以这么自然地以方言民谣的创作方式上街抗议。
在内地的街头看一场数年前法国的运动。马赛不愧是革命根据地,人民的组织分工和演讲,眼神中闪耀的希望,不论诉求能否达成,镜头已经把发声刻在历史里,最终由纪录片播撒向世界。看完有无奈也有惭愧。感谢复印info的放映
zf的傻逼是相似的人民能做的天差地别
0521太平里放映之前介绍说是纪录片,但是后面那里上海暴动,特朗普部分就知道其实属于虚构了。这事实上只是一场“xx分子们争夺某一片广场自由”的故事(如果那一部分属于现实的话),但是后面的游行和采访,乃至上升到国际水平时,整个活动就被类比成了“巴黎公社”,成了某种富有一定共产主义和红色意味的政治寓言。他们与政府斗争,他们向往自由,他们自治,他们拼尽一切,现实中围墙,催泪瓦斯将人们文化的喧闹,地上的垃圾等等一切痕迹抹去。而在那个神话一般想象的结尾中,他们走向了真正的公社,获得了真正的平等和自由。
即便是所有人群起,为自己那块土地拼劲一切对抗政府与资本,最终还是需要一段幻想去替换失败的结局。看完之后参与翻译的sihui问我觉得如何,第一是感慨居然能安全放映,毕竟内容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煽动性,然而当我们谈起导演在片中所提及的问题是否适用于国内时,却都陷入了无奈。导演说在法国这种事情政府是不会给予贫民任何的金钱补偿,所以他们一无所有只能去为这片土地抗争,然而在这边却总会因利益关系的介入使得一切的反抗力量最终都会从内部土崩瓦解。同时导演说,对于他们而言房子不重要,重要的是社会关系、人民羁绊和文化历史,但是对于我们的上一辈,房子就是一切…所以这种价值观和社会形态的本质差异,才让片中的这种抗争对于我们更像泡影。不过真正的悲哀,还是在影像已如此廉价和流通的时代,我们却连记录这些问题和抗争的机会都没有
去年5月在cdc
疫情后第一部公开观看的电影,特别有纪念意义。看到最后高墙竖起来的一幕心有戚戚。2019本是全球社运风起云涌的一年,马赛平原的故事也不应该因“失败”就被遗忘。正如片中一位受访者所说,“一分钟的成功也是成功”。映后谈被普及了一个历史知识:巴黎公社是女权运动。让我们继续用“想象力夺权”。【上海可能还会有一场公开放映,关注UNO城市交集】
非常好
比起纪录片,我更愿意把它放在电影分类里。看到虚构结尾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相信。毕竟好多事情都看不到,但依旧存在
拍下即胜利
平原会消失,也会重新建成,有幸人们不会因为平原的消失而停止生活,人们会无条件的爱养育他们的城市。
1871年失败了,1968年失败了,哪怕2016开始的一切也都失败了,不仅仅是说要虚构地赢一次,而是提供一种想象力,没有房间,原地建一个,没有组织,原地成立公社,没有电影,原地拍摄/放映
音乐特别好
为了捍卫每一次自己的权利,这才是法国人的终极浪漫!
一场失败的运动,在电影的后半段加入幻想的成功。他们为什么要做这样一部电影?可能是来自于向往自由的本能,可能是想提醒人们:要怀有希望,要去行动,要有想象另一种生活的可能性的能力。或许呢?
2022.9.17汉口街头放映感谢子杰感谢李可有机会看到其他城市树立的意识形态高墙和武汉的东湖性质可能有些相似不同的是在马赛的平原里有着更强的凝聚力各行各业男女老少都在尽其所能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因此聚集在了一次很难得
我们向前走也在追寻着消逝之地
看完对谈,译者朋友说,这个地方凝聚力的来源之一是大家的贫富差距并不大,清洁工的薪水比注册建筑师都高,我笑出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