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小林正树晚期的影片,我是在25年前看的,现在已经找不到当年的碟片。真希望能找到资源呀
看的时候就琢磨这种熟悉的感觉来自哪,半天没想起来……原来是来自井上靖啊,读过井上靖自然就能明白小林正树的改编何以呈现如此感觉,当作电影不如当作一种“影象文学”,若想不失去井上靖的神髓,大概只能这样“冗长闷”了吧。
3个半小时…………法国风景画那段拍的真风光……后面明天再看
高仿欧洲片么……小林的品位保证了舒服的观影体验,但段落质量起伏之大让我有点犹豫这是肥皂艺术片还是艺术肥皂剧。男主旅行中(欧洲和老家的)发生的事情是好的部分,其余很考验耐心,冷冰冰废话又多的旁白也很70s肥皂剧。还好一个似喜实悲的结尾把片子拉高了。
有钱人的矫情与忧伤,节奏太慢,过于冗长,旁白的大量运用非常出戏,小林正树的创作能力逐渐下滑,前半段乏味与无聊衬托了后半段的正常。面对死亡,我们如何告别这这个世界?这部充满哲学与思辨的彩色长片,或许是小林正树对自己一生的回望与反思。
旬报第四名,小林正树晚年作品,开篇8分半的静音画面,此时随着潺潺流水声才进入正片。小林正树拍了一辈子的阶级人性电影,借影像艺术思考了几十年。晚年拍此片也不意外,这就是人之共性吧。随着生老病死的心情,与癌细胞的斗争,在欧洲观光的思索也随着变化。三个多小时虽然过于冗长,它让时间增添一分真实化而舒缓度过。
不知怎么回事,看时一直联想起威尼斯之死。虽说冗长,但着实不错。
好长好长,片内得癌症的人不死,片外观影者都想死了。好长好长。。。
没想到竟然有三个多小时,一开始百无聊赖,看了一个小时后就好了,人生就是这样吧···
欧洲风景不错。癌症患者讨厌吃蟹cancer肉?一鬼社长得知癌症,在蹉跎中感慨,跟自己女性的一面对话。对死亡的思考。也许生活都成了化石。
冗长的、由直男社畜引领的、欧洲风光片,影像质量很一般,观感漫长而没有享受,是一部在日本崛起大背景下才能出现的电影,有点怀疑小林正树的初始创作动机有多少私货。
艺术观光片一刚~
没想到是描述一个人怎么接受自己变成化石的过程虽然冗长且流水账但化石本来就是这样形成的啊
上半部旅行片(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着重建筑与雕塑,外景着实美丽),下半部节奏加快的剧情片,全片充满具像化的意识流和心理语言(或画外音陈述),是小林单部最长的剧情片(《人间的条件》是合集,《东京审判》则类似纪录片),关于生活本身。在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中相对不重要的佐分利信在小林此作中有精彩的全程主演。ps:“我该怎么办呢?从年轻到老地忙碌着然后就只知道喝啤酒但是那也是因为工作啊从事着赚钱的工作没从事过不赚钱的工作这样的事情算不算是工作呢”
有如黑泽明的《白痴》……
小林版生之欲,用3个多小时讲述一名癌症患者最后的时光,节奏舒缓,几乎没有波澜。岸惠子的出镜是最大的亮点。有些不那么重要的过渡情节应该省略,法国很美,一幕幕场景竟也有法影的味道了。
7.4/10,还挺新浪潮
有着欧洲片的质感,每一个成功的导演内心都想拍一部“不赚钱”的电影,只不过小林正树这片太长了些。
7.9分,小林正树版的《生之欲》,描写了一个企业家在患癌后的种种经历和内心活动,想说的太多以至不得不靠大量的旁白补充。有些意识流,又有些生活化,比较散,也比较闷。说不上有多成功,但意思在那里。
有点Resnais,有点Antonioni的小林正树嘿~